矿业“节减”:责无旁贷的使命

2008年03月07日 0:0 154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节能减排”——仅仅是口号吗?黄河污染、长江污染、城市供水系统被污染;温室效应、环境恶化、南方西北十几个省市遭遇五十年一遇的雪灾,直接损失数千亿元,而北方却干旱少雨,饮用水和种地都难,极端化气候频发;石油、天然气、煤炭、钨、钼等稀有金属资源濒临枯竭,人类经济面临能源危机;乱砍乱伐,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量物种面临灭绝;大气污染严重,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这些,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维持人类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一道在21世纪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这也是十一届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俗话说:有所失必有所得。换言之:有取必有舍。无论是企业或者个人,在实现节能减排、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会损失自身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是怎么来理解和认识这个事关我们每一个人切身感受、健康、环保问题,这就是能否担承社会责任的问题,如污水处理、电厂脱硫所付出的固定资产投资、机组建设、设备运行维护等成本,远远超出其综合成本的实惠;关停高耗能“五小”企业,还需要付出安置员工的成本。对于个人而言,使用节电、节水等设备既麻烦,还需投入资金,但获得的经济效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这就是矛盾,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某些钢铁、化工、造纸等制造企业在排污方面依然我行我素。其原因在于,排污不达标只需交付20万元罚金,而治污的成本可能是百倍、千倍。所以,企业为了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是不考虑节能减排的压力及社会责任感的,所以才有了国家累计投入几百个亿治理滇池,愈治理污染愈严重的沉重笑话。利益驱动是“节能减排”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怎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呢?仅靠国有大型企业的一颗社会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其症结所在还有那些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众人拾柴火焰高,国家只有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引导、激励,使切实履行节能减排责任者能够受益,积极行动者能够受到鼓励,企业和个人才能自觉自愿地加入到节能减排的绿色阵营。
  节能降耗只有“硬约束”不够,还必须实施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一些经济政策。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环保工作。
  好的要奖,差的要罚。只有加大对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治理处罚力度,使企业算明白经济账,这样才不会导致“罚款照交,污水照排”的现象重演。
  对于钢铁行业的信贷策略,银行应该力争做到减少对粗放型钢铁企业的贷款、电力供应、政府政策支持等,要用经济和政策杠杆来促进钢铁企业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向集约型、环保型的方向发展。对于那些环境友好的企业可以采取优先放贷、适当延长贷款周期、增大授信额度等鼓励政策。
  各行各业的节能减排都不是短期的应景之作,而是一个长期的、事关国计民生及子孙后代之福祉的大问题,企业不仅要解决就业、缴纳税款和赚取利润,还应更多地关心环境和生态、维护市场秩序、扶助困难群体、保障员工权益、推动社会发展等等,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说:“企业也是社会成员,理应履行社会责任。”所以说,在此我们有必要大声呼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中国的企业家首先要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这样才会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扶持环保技术和新能源的发展。当政府和企业都在真心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注重“节减”的大气候了。

新闻链接 
  目前,海南已发现各类矿产88种,其中新增铅锌矿产资源量近10万吨。
  近日,河南在禹州、宜阳、伊川等地发现煤矿资源15亿吨。
  截至去年底,全国铁矿石累计查明资源储量680亿吨,保有资源储量607亿吨,其中基础储量282亿吨,铁矿区2867处。
  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超过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西藏已勘查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6504亿元,其中驱龙铜矿探获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铜矿床。
  据全国地调会透露,我国新发现矿产地800余处,其中铜3200万吨、铅锌7800万吨、铁矿石7.6亿吨、钾盐4亿吨、磷矿石8.5亿吨。
  近两年新增铁矿石资源储量32亿吨,截至去年年底,全国铁矿石累计查明资源储量680亿吨,保有资源储量607亿吨,其中基础储量282亿吨,铁矿区2867处。
  贵州利用“地震法探勘”新技术勘探地下煤层,经过1年多的实验,一种名为“地震法探勘”的新技术已经成熟并推广应用。
  中国首个万吨级地浸沙岩型铀矿田探明达国际水平,该项目实现了我国地浸沙岩型铀矿找矿的首次突破,发现和提交了我国第一个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田。
  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再次联手整顿矿产开发秩序,根据要求,未通过检查验收的省市,将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探矿权、采矿权审批。(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