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规范铟行业拓展产业链———访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政江
2008年03月10日 0:0 444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本报特派记者 史爱萍
(《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3月10日 第2619期)
“铟是我国宝贵的资源,必须重视、规范铟行业的发展,积极拓展深加工产品,保护我国的铟资源。”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政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铟行业的发展忧心忡忡。
铟,被称为小金属中的“贵族”。其成矿条件苛刻,尚未发现单独矿床,仅以微量伴生在锌、锡等矿物中,是一种极稀有金属。资料显示,全世界铟的地质含量仅为1.6万吨,为黄金地质储量的1/6。
作为铟大国的中国,储量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的60%。每年中国铟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80%,但与铟“贵族”身份、中国铟大国地位不符的是,中国并没有掌握铟的定价权,以低廉的价格出售铟,一度曾以50美元一公斤的价格贱卖,连采矿成本都不到,价格被严重低估,令不少铟业内专家痛心不已。规范铟行业发展
“国家近年来已经意识到了铟资源的重要性,去年实行了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制度,取消了出口退税,同时增加了15%出口关税,目的就是要保护国内的铟资源,规范铟行业的发展,使铟价格能够符合其价值,但从目前铟价格来看,似乎有些事与愿违。”蒋政江说道。
2007年初,国家对铟金属的出口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取消13%的出口退税并反征15%的出口税,同时自2007年6月18日起,国家对铟及铟制品、钼及钼制品出口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但铟的价格却并没有如预期的上涨,反而出现了回落,目前已经跌至300万元/吨低点附近。
“由于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部门管理,乱提取、乱挖、乱销售的现象仍十分严重。”蒋政江指出,目前国内铟没有进入的门槛,生产集中度低,不少小企业为了蝇头小利竞相压价,市场形成无序竞争,使价格持续下跌。尽管国家在多头出口方面进行了控制,但国内铟行业自身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让日本等国在谈判时占据优势,压低价格。国内企业只能被迫接受低价,进一步导致了定价权的丧失。“而出口配额分配的不合理,形成有货无配额,有配额无货,反而使市场不畅,价格被进一步压低。”蒋政江举例说,该公司去年年产铟20吨,今年预计将达30吨,无论储量还是生产规模,均居行业前列,但由于公司投产不足3年,未取得出口配额许可证,致使之前与日本厂商签订的一份750万元/吨售价的合同无法执行。而据其了解,该家日本厂商后来与中国一家贸易商签订的价格远远低于这个售价。
“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能够有一个部门或者组织出来进行协调,规范铟行业的发展,尽快结束现在混乱的价格竞争,使铟的价格能够真正体现铟的价值,使铟行业能够有序、健康的发展,保护好我国的铟资源。”蒋政江建议。
同时,蒋政江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出台各项政策、制度时能更切合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支持行业内有实力、规范的企业发展,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深加工产品
“要真正掌握铟定价权,使中国从铟大国变为铟强国,还必须发展我国的铟深加工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使我们不再受制于人。”蒋政江说。
目前,由于国内企业没有掌握铟深加工的核心技术,我国主要生产粗铟和精铟等初级产品,日、韩等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低价铟,再以高价把下游产品铟靶材(ITO粉)卖给消费大国———中国,赚取高额利润。以目前市场价格为例,中国出口精铟价格仅为300万元左右一吨,但从日本进口的铟靶材(ITO粉)高达两三千万一吨,价格是精铟的十倍,其中利润可见一般。中国只赚取了微薄的利润,却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
“近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和有关的科研机构合作,希望能够在深加工方面有所突破,但由于中国该项技术落后较多,而一个企业的力量也有限,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或相关组织能够对这一科研项目进行支持,汇集行业内的整体力量、发挥各企业的优势,攻克这一技术难关,完善我们的产业链,促进铟行业的发展。”蒋政江说。
他表示,引进日本等国家的先进技术也不失为一条好的办法,但只有当我国控制住了源头,掌握了定价权,日本等国才可能为了获取原料、降低生产成本而向我国输出精铟深加工的技术,因此规范铟行业发展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