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做法

2008年03月11日 0:0 191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一账三图动态监管
——巴彦淖尔市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做法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国土资源局不断加大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力度,实现了矿产资源管理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该局以矿山储量动态监管为基础,全面强化矿山开采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摸清矿山资源家底
  储量管理是矿产资源管理的基础。以前,由于矿产资源管理基础薄弱,开发监督管理手段缺失,巴彦淖尔市在矿产开发中存在资源家底不清、采富弃贫、采易弃难、超层越界、设计不合理、工业品位不合理、经营粗放、资源利用率低下等现象。随着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原有矿山指标和开采设计未调整,而对矿山动用的储量仅限于统计年报,真实性难以保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矿山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做好储量管理工作,巴彦淖尔市国土资源局依据本地实际,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采取行政强制手段严格储量管理,实行“一不许、三必须”,凡是储量资料不全的不许进入采矿登记程序,凡是储量报告超过3年的,必须进行核查检测,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必须进行核查检测,矿山进行转让、兼并、重组的必须进行核查检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对核查检测工作又进一步深化,不仅服务储量管理登记统计工作,还涉及了矿山开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这些为摸清全市矿山资源家底,全面了解矿山开采情况和推进矿山开采监督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

核查检测矿区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重点是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和矿区储量核查检测,通过这两项管理最终促进矿产资源开采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巴彦淖尔市国土资源局首先建立了强有力的检测队伍。2006年开始,巴彦淖尔市积极鼓励矿山成立地测机构,到2006年底,共有9家具备条件的重点矿山建立了地测机构。对不具备条件的矿山,由地勘单位和地调院定向提供检测技术服务。
  在此基础上,该市规范了年度检测报告,建立“一账三图”制度。年度检测报告增加了生产勘探、矿山开采、开采回采率考核及动用资源储量、工业指标申报及核准等内容,形成了年度检测报告标准格式。还建立了矿山储量管理“一账三图”。即:矿山储量台账、储量计算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该市明文规定,矿山储量年度检测报告是矿山企业提交的唯一年度报告,是采矿许可证年检的必备材料。对“一账三图”则进一步细化,增加了工程布置和各采段的动用、计划动用矿块、矿区划分及资源储量计算,增加了当年度动用资源储量、下年度计划动用资源储量计算表和开采回采率计算表。这些内容的增加和图、表的补充完善,为有效监督管理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能够比较真实地掌握矿山开发利用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有效地促进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开展矿产资源储量检测以来,巴彦淖尔市完成了138个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报告评审。这些报告核定了矿山资源品位,使矿山实现贫富兼采。通过储量管理,很多矿山改进原开采设计和采掘工程,全市金属矿山综合开采回采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选矿回收率提高4-5个百分点,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4个百分点。

规范矿权市场建设
  在严格储量管理的同时,巴彦淖尔市根据矿山发展的需要,从储量保障方面及时提供有效服务。加大对有市场需求和有资源前景的老矿山接替资源的勘查,铜、铅、锌、煤等矿种勘查取得新进展。已探明铜金属量200万吨,铅金属量250万吨,锌金属量1000万吨,铁矿约5亿吨,硫铁矿5亿多吨。该市还结合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缔关闭了30多家矿山。事实证明,储量管理不仅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资源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大大提升了矿政管理水平。
  储量管理的另一个好处是,全面促进了矿业权市场建设,规范了矿业权审批,加强了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在矿业权设置上,该市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不符合开发利用规划和整合规划的一律不审批,矿山规模小于准入规模的不审批,破坏环境造成污染的不审批,采矿不进行深加工利用的原则上不审批。明确把“三率”指标考核纳入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把矿山资源储量检测同资源补偿费征收挂钩,同时把矿山资源储量检测作为采矿许可证年检、延续、变更和采矿权转让的基础依据,从制度上规范了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该市规定,新设矿权一律实行招拍挂。新设矿山的资源储量、老矿山的保有储量评审,是组织采矿权出让的前提条件,资源储量也是采矿权价值评估的关键要素。矿山储量动态监管为这些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土资源新闻网)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