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藏资源丰富是我省的优势,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使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待破解的课题。
当然,这一转变必须是建立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上的,坚决摒弃过去那种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低层次工业发展模式。能否实现这样的高标准资源开发要求,对各有关县必然是一个考验。
本期介绍的我省资源重点县祁连的转变,从一个方面诠释了他们积极响应新形势需求,在省国土资源厅和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以资源整合为契机、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招商引资,全面提升资源开发层次、彰显发展新活力的开发经验,给人以诸多启迪
祁连矿产资源整合彰显活力
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今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谁占有了资源,谁就占据了主动。当然,在资源上做文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扩大资本运作,增加科技含量,形成循环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近几年,有“中国的乌拉尔”、“天然聚宝盆”等美称的祁连县,正是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抢抓机遇,突出特色,敢于创新,超前发展,在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也是可喜的一步,从而走活了资源整合这盘棋,开创经济发展新格局。
祁连的资源开发虽然起步较早,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采富弃贫、出售原矿、破坏生态、效益低下等问题。如何以发展工业经济拉动地方经济,如何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成为祁连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一直探索和研究的主要课题。2006年9月,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会议的召开,为祁连发展工业指明了方向,祁连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后,在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提出了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为切入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优势企业,培育规模矿业经济,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以规模选厂建设促进矿产资源整合,以矿产资源整合保障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该思路得到了省州有关部门的认可,特别是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及省地调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为祁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出路。
2006年10月,祁连结合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和开发的实际情况,专门成立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工作领导小组,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编制了《祁连县非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规划》。《规划》的编制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并很快通过了省州有关部门及专家的评审。该《规划》对祁连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棉等矿产的开发利用整合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划。同时,为便于操作,依照总规划编制了6个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近两年来,这一不断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资源开发新思路、新举措,摒弃了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发展老路子,使祁连县的资源开发大步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整合后,矿业企业总数减少了,但产能大大提高了。
通过整合,矿产资源开发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无序开发向有序开发转变,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杜绝乱采滥挖、以探代采、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现象;重点矿区和重要矿种的矿业权配置进一步优化,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使选矿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选矿企业数量明显减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显著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渐趋好转;全县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明显增长。年处理30万吨的祁连博凯矿业有限公司和年处理30万吨的祁连鑫川矿业公司、祁连雪镁业有限公司、1.5万吨金属镁厂、青海正远矿业有限公司、200万吨小沙龙原矿铁选矿厂等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工艺先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陆续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年增加数亿元的利税。
把握机遇谋求发展
实施资源整合是推进矿业经济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捷径,也是必由之路。祁连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集约开发、规模经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兼顾、公开公正,积极稳妥、稳步推进,因企制宜、因矿制宜的原则,放手实施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取得可喜成果,引人瞩目。
他们在资源整合工作中,把促进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作为矿产资源整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增加就业作为矿产资源整合发展的优先目标;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放在突出位置;把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作为首要条件,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敢于破除阻碍发展的思想束缚,着力解决矿业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在整合过程中,通过引进优势企业,整合和建设规划确定的选矿厂,引导选矿企业对现有矿山企业采取“参股、控股、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以选矿为龙头、矿山为基础、精选冶炼为主干的企业集团。祁连资源整合不仅仅是相邻矿权之间简单的矿权整合,而是相关联产业之间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相同企业间“三位一体”的整合。
搞好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意义重大,可使矿产资源开发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无序开发向有序开发转变,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通过整合,杜绝乱采滥挖、以探代采、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现象;通过整合,使重点矿区和重要矿种的矿业权配置进一步优化,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通过整合,可使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数量明显减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整合,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显著提高;通过整合,安全生产状况渐趋好转;通过整合,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明显增长。
祁连县矿产资源整合工作起步较早,可以说走在了全省各地的前列,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是省州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祁连县勇于探索和不断实践的结果。他们的实践证明:首先,资源整合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工作,没有什么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完善,整合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政策支持。其次,要长远规划,科学配置资源,坚持按国家的产业政策办事。第三,矿产资源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部分矿区整合工作涉及矿山企业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推进难度较大,要加强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克服工作中的畏难情绪,推动整合工作的健康发展。第四,要加强对资源整合工作的宣传,调动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作者:王珏)
未来发展气势如虹
面对良好的开端,放眼未来的发展,祁连县并没有停步不前,相反,为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祁连,他们信心更足,干劲更大,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和压力,将发展的目光放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上,放在可持续发展上。
据了解,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进资源整合工作。以扎麻什和野牛沟两个年处理30万吨原矿有色金属选矿项目为基础,认真总结经验,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根据其分布特点,进一步加大商业性资源勘查力度,合理配置矿业权,以保证长远发展的需要。依法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棉、煤炭、畜产品加工等企业和选厂,政府积极引导,市场合理运作,鼓励和引进更多的企业参与资源整合工作。通过整合建立几个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技术工艺先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培育支柱企业,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实现大的突破。
尽快启动实施沙龙滩200万吨铁选厂建设和阿柔地区3家铁选厂的整合工作。在此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石棉、煤炭等资源的整合,继续做大做强工业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煤炭、水电、石棉、多金属选业、畜产品加工和建材工业几大产业集群;重点将祁连玉石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从开采、运输、设计研发、粗加工、细加工、产品销售进行流水作业,构建一体化立体的玉石开发体系。同时,聘请中国珠宝玉石行业协会的专家对祁连产出的蛇纹岩、白玉、青玉、墨玉、黄玉、翠玉等进行完整的鉴定和归类,列入行业产品名册编号,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尽快将“青海祁连彩玉”品牌叫响,提高祁连彩玉石品牌知名度,把祁连彩玉石产业培育成为重点支柱产业。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项目争取工作,积极争取重点矿区公路、输电线路和通讯设施建设项目,尽快实施330KV输变电线路项目,争取祁连至野牛沟110KV输变电工程立项建设,加快黑河、大通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进程。解决整合区域重点项目的电力、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问题,为加快矿产资源整合及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一要创造优惠诚信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搞好政策宣传,让所有的企业和投资者都能及时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更好地享受政策。推进以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为主题的信用体系建设,做到以诚招商、以信留商。二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认真协调和解决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存在的各种问题,全方位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积极为开发企业提供金融贷款信用担保支持,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三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体系,完善竞争机制,整顿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监管,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继续推进生态恢复抵押金制度,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保证治理资金和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严厉查处无证勘查、非法开采及非法转让矿权等违法行为,坚决杜绝偷采乱挖原煤、砂石、观赏石等资源,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抓好项目工作,促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资源整合工作的有序推进必须靠工业项目的支撑。以战略的眼光看到祁连的未来,牢固树立“重点抓开发、关键抓投资、核心抓项目”的工业发展思路,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促进整合、加快发展的抓手,不断加强资源的宣传力度和项目的储备整理工作。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和特点,重点推出一批水电、矿产、农畜产品、生态保护、特色产业开发等开发前景好、社会贡献大的龙头产业项目,并通过培育龙头产业,不断培育和壮大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子娟)
数字看变化
有色金属
祁连县有有色金属矿山开采企业11家、选矿厂9家,采矿区选矿区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扎麻什、野牛沟、央隆乡等地区,矿种主要以铜、铅、锌为主。依据《祁连县扎麻什有色金属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和《祁连县野牛沟有色金属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对竞标企业从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条件,并通过发放《邀请函》等形式,邀请县内企业及省内外企业参与竞标。最终,扎麻什、野牛沟地区两个年处理30万吨有色金属选矿项目被实力雄厚的祁连博凯矿业公司和青海鑫川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竞标成功,并对周边地区的永富矿业、保扎湾铜矿等矿山企业以收购方式进行了整合。选厂建设进展顺利,从而使该地区有色金属选矿规模有望由原来的4万吨/年提升到60万吨/年,有色金属采矿回采率由目前的不足60%提高到85%以上,选矿回收率可由目前的不足60%提升到铜、铅、锌主元素选矿回收率分别达到80%、85%和90%以上,金、银等伴生元素回收率达到85%以上,总硫回收率达到90%以上,资源利用水平将得到大幅提高。年实现税收可达4265万元,将是整合前的13倍。
黑色金属
祁连县有黑色金属矿开采企业6家,矿区主要分布在祁连县东部阿柔乡地区和西部扎麻什、野牛沟、央隆乡等地区,矿种主要以铁、锰为主。从去年以来,该县就将黑色金属的整合进行了多次调研,计划将阿柔、野牛沟地区3个企业通过合作开发的形式进行整合,组建成为一个规模较大、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安全条件好、环保设施齐全的大规模企业。建成阿柔年处理原矿30万吨铁选矿厂、野牛沟年处理200万吨原矿铁选矿厂。青海汇诚矿业有限公司已对祁连县年处理10万吨原矿锰选矿厂竞标成功,使全县铁矿资源开采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石棉
祁连石棉具有耐高温、易劈分、纤维柔软、机械强度高、纯度比例大、不易腐蚀等特点,是我国湿法生产优质无尘成浆棉的重要原料基地。目前,全县有石棉采选企业7家,祁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是重点工业龙头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棉尾矿、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祁连县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了“西迁扩能”工程,在远离县城的沙龙滩地区已开工建设6个年产3000吨的石棉选厂,至“十一五”末,沙龙滩地区石棉产能将达到4万吨。另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对小八宝地区5家小型石棉加工厂依法关闭,计划至2008年底,将关闭小八宝地区所有小型石棉加工厂,并通过招标、兼并、入股等形式整合给一家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扩能改造,力争该地区石棉产能达到1万吨。鉴于石棉尾矿堆放对周边草场、河流等污染较为严重的实际,祁连通过招商引资,实施了石棉尾矿综合利用开发项目。2007年8月,投资9000万元的祁连镁业1.5万吨金属镁项目如期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建成,可实现产值2.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在地方财政收入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祁连县还在节能减排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石棉尾矿的潜在价值,研制了以石棉尾矿为原材料的灰砂砖,年产500万块保温建材免烧砖项目已经上马,并根据市场需要制成了标准砖、多孔砖、空心砖及彩瓦等新型建筑材料,在彻底改变日益严峻的石棉尾矿污染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也为全县建材行业提供了便利的市场条件。
煤碳
祁连县有煤炭开发企业13家,矿区主要集中在祁连北线和默勒矿区,为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2006年以来,祁连县加大了对煤炭生产企业的整合力度,制定了《默勒煤矿区资源整合实施管理办法》及《三岔(芒扎)煤矿区资源整合实施管理办法》,对全县领域煤炭资源进行了整合,默勒煤矿区11口矿井已关闭4口。目前,默勒煤矿区年产30万吨和60万吨矿井正在建设当中,计划到2009年6月对现有6个煤矿井全部关闭,这样默勒矿区最后将建成两口合计产能90万吨的矿井,将成为我省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同时,对北线三个煤矿全部进行了技改,现生产规模已达到年产6万吨。芒扎煤矿区经全面整治,关闭了甘青两省交界处一直存在的非法小煤窑30余处。通过对煤炭资源的整合,大幅度减少了小煤矿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办矿规模和安全、装备、技术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了煤矿安全事故,并有效遏制了峨堡等地区小煤窑乱采乱挖现象。
石材
祁连宝玉石等工艺品加工石材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尤其是祁连翠玉玉质好,成色美,在省内外有着较大的影响。2007年11月,祁连为了规范管理工艺品加工用石材资源,做大做强全县工艺品加工用石材行业,制定了《祁连县工艺品用石材资源开发利用准入条件》。通过准入条件的设置,对开发企业在投资资金、产值、工艺流程、税收缴纳、安全生产、环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对尾矿的回收利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全面改善投资环境,努力营造亲商、稳商、富商的招商理念,引进一些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对全县工艺品加工用石材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整合使全县工艺品加工用石材资源开发小、散、乱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生产经营布局进一步合理和优化,以优并劣、扶优扶强,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乱采滥挖、浪费和破坏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资源开发秩序,从而使工艺品加工用石材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明显扩大,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在全省范围进行公开招标,目前,祁连海福隆玉业有限公司已对二珠龙、玉石沟、热水沟等矿区的宝玉石材资源进行了整合,订购先进的采矿设备。企业整体设计规划、尾矿加工设计、土地征用、环评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