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屠海令 加强自主创新培养多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2008年03月18日 0:0 12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本报特派记者 刘京青
(《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3月18日 第2623期)

        “为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才的作用、加快培养多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屠海令最牵挂的是如何进一步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促使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屠海令指出,工程技术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是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屠海令说,现阶段我国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针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工程技术人才的职称待遇偏低,各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缺乏,企业内部创新机制不完善影响工程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屠海令建议:一是加强学校教育的针对性。以“面向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点领域、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实际、面向企业实际”为出发点,完善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突出针对性。例如在我国核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层次和数量都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可借鉴国外大学好的做法,定期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专家为学生举办讲座,加深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提高教材对工程技术实践的指导性;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有一定的时间参加工程技术实践和相关工程设计活动。加大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力度和广度,使之与高校的数量和学生规模形成合理比例。二是加强多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设立工程技术创新基金,专项支持工程技术人才承担技术创新项目,使其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注意引进具有在国外大型企业和国家级实验室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经验的留学人员,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国家重点工程技术创新项目,并在政策、生活待遇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继续发挥工程类科研院所特别是转制院所的作用,积极承担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设计任务,加强行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加快工程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积极利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专项为抓手,培养和组织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队伍,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职称待遇。进一步细化工程类专业技术资格认定体系,设计与教授、研究员相匹配的职称结构,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个人待遇。三是充分发挥工程技术战略专家的作用。工程技术战略专家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应下大力气有计划地培养和发现战略人才,并予以高度重视;创造条件,让工程技术战略专家从繁杂的一般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潜心开展专业和战略研究工作;提供其与国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建议建立工程技术发展方面的“智囊团”,发挥集体智慧,在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军工高技术和知识产权战略方面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