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加息有可能导致经济滞胀
2008年03月19日 0:0 147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连续加息有可能导致经济滞胀粘洪峰最新公布的2008年2月的CPI创下8.7%新高,市场忧虑加息的可能性加大。但是,加息真的就是抑制成本上升而导致通胀的灵丹妙药吗?过去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靠加息抑制通胀,效果微乎其微。翻检历史,美国70年代曾依靠加息来控制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果招致灾难性的后果——经济滞胀。目前,在美国政府连续减息的同时,中国进行加息,只会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重,更多的国际热钱会进入中国,从而抵消加息带来的紧缩作用。与其由加息导致人民币升值,还不如直接提高人民币汇率,减少国际热钱的未来预期,由此达到降低国际采购成本,提高出口产品价格而将国内通货膨胀转移出去的目的。
宏观调控的目的是控制经济高速增长下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换句话说,这种风险控制手段是为经济持续增长保驾护航,而非要减缓经济增速。从2006年至今,中国央行已经连续8次加息,而国内CPI却在2007年创出新高,说明加息在现阶段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作用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分析本轮通货膨胀的原因:本轮通货膨胀是世界性的,起因是美国政府在911之后为刺激美国经济发展,将利率水平降到历史低点,并且为增加国内制造业就业放任美圆贬值。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然而,美圆贬值以及低利率却导致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原油和矿产资源价格的疯狂上涨。从2003年开始,国际生产成本连续上升,首先感到通胀压力是公司的CEO,普通民众由于价格没有传导到下游消费产品环节,而且CPI里面不包括生产资料价格,所以对通货膨胀感受不大。进入2006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开始传导到农业领域,加上国际资金的炒做,导致农产品期货和现货价格急速上升,中国的CPI由于食品比重大,所以出现了较快的上涨。而加息虽然可以部分抑制资本流动性过剩,但对于成本的上升却束手无策,这就导致了一边加息,一边CPI高涨的现象。值得担心的是,进入2008年以来尤其是国内雪灾之后,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出现了猛涨,很多期货产品价格逼近历史高点,国内宝钢集团接受2008年铁矿石基准价格上涨65%,2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6%,创下3年新高,这些都预示着2008年企业成本会大幅上升,加重输入型通货膨胀。如果越来越多的行业由于成本上升而提价(如电力,煤气,家电业,交通运输业),CPI有可能会在2008年继续上升。加息不会使成本降低,反而会提高企业的财务成本,迫使企业提高产品价格或者裁员来保持利润。
上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也出现过累似情况。由于美国在中东战争中偏袒以色列,中东产油国家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导致世界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暴涨,美圆大幅度贬值,以美圆标价的黄金价格创下历史高点,美国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当时的美国政府不断提高利率,到1980年最高时年利率达到20%,而高利率严重制约了美国经济增长,美国经济进入了历史上著名的“滞胀时期”,即高利率,高通胀,低增长。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美国的教训告诉我们,加息政策一定要慎用。那么,是否有办法可以控制成本上升带来的通货膨胀呢?可用的方法有两种:堵住价格上涨源头;输出通货膨胀。
堵住源头包括在世界范围内收购油田和矿产资源;由国内公司组成产业联盟,争取在价格谈判上取得主动权(如钢铁厂);国家投资公司进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控制商品期货价格;对国内原材料以及农产品价格进行价格控制,以及对农民或者相关企业进行价格补贴。
第二种输出通胀法包括加速人民币升值,提高出口产品价格,以及对技术领先的出口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以及技术提升扶持等。
然而,提高人民币汇率却一直是个争议激烈的敏感问题,历来反对之声众。反对者们担心汇率提高将严重影响国内出口企业,造成新的就业压力,同时导致更多热钱冲击中国。但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出口型经济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可以带来国家急需的外汇储备,进而拉动就业。但是,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经济大国,最终必须要依靠本国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恶性通货膨胀会导致国内消费的衰退。中国正走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是该继续老方法,保持人民币低汇率以保证出口,还是刺激国内消费,使部分出口企业把市场转向国内,繁荣国内消费市场从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选择题。政府应该以低息贷款、财政补贴,免税等方式鼓励出口型企业进行技术革新,降低能耗,提高产品附加值,而放弃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同时,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继续鼓励低效率的劳动力密集产业会使中国未来面临劳工短缺的危险,应通过产业升级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所以,提高人民币汇率,短期可能出现出口和外汇储备减少的情况,但长期看来,将会使中国由高度的出口依赖型经济转换到一个能自身循环增长的良性系统,利大于弊。
至于热钱问题,1998年的东南亚以及2001年的南美洲的经济危机的最大教训是,中国不能放开人民币的外汇管制。我们可以一方面让人民币升值,另外一方面更加严格的进行外汇管制,在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之前,外资进出仍然需要进行严格控制。这样一来,即使将来人民币存在被高估的风险,一些想要兴风作浪的外资也很难在中国市场上玩阻击游戏。
(作者系美国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加拿大渥太华大学MBA,美国凯睿资产管理集团中国区投资副总裁。)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