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受次贷冲击后将继续向发达经济转型
2008年04月07日 0:0 96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我们必须从现在的经济危机中汲取的教训是,单纯靠市场自身调节是行不通的,应该有合理有效的调控机制。自由的、不受管制的市场会引发深远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比如加剧贫富发展的不平衡与人们心中的社会不公平感。
在这次美国的次债危机中,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大的国家,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其产生的经济问题会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应对危机,美国政府和其它机构应该加强对市场的有技巧的干预,并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保罗•克鲁格曼:
此次美国次债危机有可能和20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以及21世纪初的互联网危机一样严重。美国经济很有可能陷入日本式的长期低迷,估计到2010年中期才能复苏。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停滞,贷款困难,这将促使房地产价格继续下跌,并陷入恶性循环,预计未来房地产市场还将缩减6万亿-7万亿美元。为防止金融机构出问题,美国政府应避免投入大规模救济资金,即使用预算资金购买金融机构后,也要适时将其卖出。
马丁•沃夫:
美国次债危机的损失预计在1兆美元左右,这些损失大部分不在金融领域。其中10%已经发生在房屋住宅市场,未来还会因房价而进一步损失30%,股票市场和商业地产市场还将各损失20%。
美国将经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甚至可能演化为政治动乱。美国政府已出台措施试图拯救经济,但这些措施无法阻止次债继续恶化。消化这笔损失,政府最可能施行的方式是,提高国债到GDP的20%。
近段时间,围绕不断蔓延的美国次债危机,美国的顶级经济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试图对其性质、特征和影响进行审慎的判断。
其中,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两位经济学家卡门•莱恩哈特和肯尼斯•若戈夫最新发布研究报告《这一次不同:8个世纪经济危机 的全景观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自2007年夏天开始,美国正经历一场令人震惊的财富缩水,风险正不断扩大而信用市场不断恶化。这场次债危机的引发原因,当然是房屋价格的下跌,并导致高比例的信用违约。这些违约现象对于金融领域的影响,由于本以为可以分散风险的复杂债务捆绑,而严重扩大。不幸的是,次债的金融创新使整个市场极度不透明并缺乏资金。
我们通过史料分析(尤其是货币和债务所引起的危机),总结出大量充实的金融危机标准症状。比较这些标准症状,美国次债危机基本符合甚至程度更甚。
美国次债危机,21世纪第一场重要的金融危机。这是我们对包括非洲、亚洲、欧洲、拉美、北美和大洋洲66个国家,跨越800多年前时间,对内债和外债、贸易、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胀、利率、汇率、商品价格等进行全景式分析得出的结论。
三大指标比历史上五大金融危机更严重
美国次债危机的产生,包含了复杂的金融工具、后知后觉的监管者,以及头脑发热的投资者等众多因素。但其过程和影响,与历史上其它重要经济危机一样,并无特殊之处。
我们将此次美国次债危机和1800年以来的几次典型金融危机来作对比分析,其中包括五大主要金融危机,以及其它13次程度稍轻的危机。
首先比较房价的急剧上涨。分析发现,次债危机前美国经历了大幅的房价上扬,甚至超过历史上五大主要金融危机的幅度。再看房价指数的实际增长率,美国和五大危机原型非常相符。只是,五大危机比美国在周期中更早经历房价下跌,这或许跟美联储在危机初期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有关。
其次比较经常项目在GDP中所占的比。美国的资金流入在危机到来之前达到峰值,这也正是典型的金融危机的曲线。并且事实上,美国的赤字甚至严重得超过GDP的6%。再来看债务危机中,实际人均GDP增长。在美国次债中其经历过的突然上升完全符合金融危机初期的“倒V”形状。一般情况下,实际人均GDP增长随着金融危机爆发而不断走低,并且在危机后两年也仍然保持低值。
最后查看国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上升的国债是几乎所有金融危机共同的特征,而美国次债危机中的国债上升相对较缓。
综合所有比较指标,大部分指标显示美国次债较历史上五大危机更为严重的情况下,如果此次次债最后成为一次时间较短,程度较轻的危机的话,那将是美国政府莫大的幸运。
危机正从中心向新兴市场扩散
通过全景式分析,我们发现连续性的违约现象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国家(欧洲、拉美、亚洲和中东等)在经历新兴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的阵痛。同时,伴随着违约现象的还有高通胀、汇率冲击、以及货币贬值等情况。
新兴市场中的违约现象,一般都会通过商品价格和资金流动,从金融中心国家传导而来。例如1825年的金融危机从英国传播至欧洲,导致全球贸易和资金流量急速下降。此外,在20世纪的30和80年代,两次全球金融危机都是由美国引发,前一次是由于经济萧条,而后一次则是因抵制通货膨胀。
我们认为,此次美次债危机也不会例外,危机将会逐步扩散至新兴市场。许多外国投资者和政府都认为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越来越大,新兴市场国家所受的外来冲击是可以抵御的,这种想法为时过早。
他们被这样一个事实所麻痹,是因为新兴市场对外汇的依赖性越来越小,而对在当地市场上发行的内债更为倚重。然而,我们从史料中可以发现,对于内债的倚重并不是创新之举,也并没有对规避危机起到重大作用。
金融危机持续超2年,恢复时间更长
对于此次美国次债危机最终将何去何从,我们采取了一个比较开放的姿态来静观其变。但是,对于历史上金融危机的研究表明,一次初期类似目前美国次债危机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当然,这还取决于金融系统本身以及政府的反应措施。
总结历史上121次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其持续时间超过2年,年平均实际人均GDP增长下降超过2%。对于五次较严重的金融危机来说(包括芬兰、日本、挪威、西班牙和瑞典),GDP增长从最高峰下降超过5%,并且其在危机3年后才逐渐恢复过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