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谈全球采矿金属业并购:未来12至18个月迎黄金期

2009年04月03日 8:45 808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财经日报4月3日消息   中铝、中钢、中冶等中字头企业的海外并购为国内企业带了个好头,2008年中国公司在境外收购的项目达42个。金融危机令采矿和冶金业企业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愈发明显。在安永中国能源、化工及公用事业主管合伙人吴国强看来,未来12~18个月将是有实力的中国采矿和金属企业海外并购难得的“黄金”时机。

18个月后时不再来
  安永认为,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国际煤炭和金属产品价格将继续在较低的水平,有利于收购时的价格评估;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令那些拥有优质资源、曾经采取积极的扩张策略,并拥有较高财务杠杆的大型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金融危机制约了国际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阻碍了这些海外企业其他的融资选择。因而此时那些现金流充足并且需要获取优质资源的企业,才能够以较为合理的价格去收购理想的矿产资源。但是,“如果过了18个月,那些海外收购目标企业仍然能够生存,那么它们也不需要以这么便宜的价格出售资产了。”吴国强表示。
  在谈到如何规避海外收购风险时,安永中国财务交易咨询合伙人蔡琳给中资企业支了两招:首先企业在提出并购申请之前,应该考虑自身形象和品牌能否获得目标国的接受。另外,即便自身有非常充足的资金储备,也可考虑借助银行力量完成收购。通常海外收购通常以外币计价,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通过外币贷款可以针对汇率风险进行天然对冲。
  由于众多欧美大型金融机构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遇到重挫,而矿产资源的并购项目交易金额往往非常巨大,因此这些外资银行今后在市场活动中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反资金充足的中资银行,将成为这一并购贷款市场的活跃分子。
  去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但是由于海外并购的过程非常复杂,存在较大风险,因此目前业界呼吁,中资商业银行在批准并购贷款之前,也需要对目标企业做尽职调查。
  蔡琳还指出,低价不能成为成功收购的唯一标准,对交易资产整合也至关重要。除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完成的尽职调查,企业还应该自发地从商务方面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目标企业整体运营的情况,发现未来整合的风险点,及时重新评估收购条件,或者将这些风险事项纳入到交易合同中予以规避。

行业遭遇融资难
  目前除了出售资产,许多海外矿产与金属企业的融资道路举步维艰,多种融资渠道都因信贷危机而收窄。去年8月份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资金持续不足。根据安永的统计,2008年上述行业IPO融资总额为124亿美元,其中前十大项目占据了总金额的93%,并且全部是在去年上半年完成的。
  而中国市场的情况也同样不乐观。尽管去年中国矿业和金属行业IPO的融资总额达到14亿美元,列全球第四,但是剔除去年4月份上市的金堆城钼业价值12.71亿美元的项目,其余三个项目只有1.41亿美元。
  而另一个融资渠道债券市场的情况也同样严峻。去年国际债券市场的可用资金同比持平,但每个债券项目的平均发行额却明显降低,并显示出流动性较差的状况。
  2008年全球矿产与金属企业共从140次债券发行中筹资381亿美元,中国企业在发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共发行了54份债券,总额达到67亿美元。57个债券发行企业中有16个总部位于中国。
  去年全球采矿与金属行业获取的银团贷款数量急升至2007年的3倍,接近270个。但是在1720亿美元的贷款总额中,如果剔除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为收购力拓所准备的550亿美元,2008年银团贷款的总额与2007年1110亿美元相差无几。这反映了去年银团贷款的平均额度明显降低,从13亿美元降低到6410万美元。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