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市场信心需要政策组合拳
2008年04月22日 0:0 113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证监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备受市场关注的股改限售股解禁进行规范。《意见》规定,大小非股东在未来一个月内抛售解禁股份数量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
《意见》切中市场核心话题《意见》的内容指向和具体政策措施,显然切中了市场担忧的核心话题。纵观A股市场始自去年10月的一轮暴跌行情,大小非股份减持对于市场资金面的巨大压力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前的测算显示,预计2008年大小非解禁市值将达3万亿元,而2009年的解禁市值将超过7万亿元,两者之和几乎是再造了一个A股市常这意味着A股市场资金和筹码的供求关系将彻底逆转,市场由此对中长期走势产生了担忧,继而通过市场信心的恶化,演绎了一波几乎没有反弹的暴跌走势。
就此逻辑出发,对于市场走势而言,《意见》的推出理应被视为“利好”消息。然而,从市场的具体反应看,似乎其利好作用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响应。相反,在该消息出台之后,甚至不乏质疑其实际效果的声音。
这些质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1%规模的限制下限对于多数大盘上市公司而言,并不算低,完全可以在不超过限制的情况下,继续在二级市场上大量抛售股票;其二,对于超限股份须在大宗交易市场完成的规定,大小非也可以通过大宗交易将股票出售给关系方,从而获得不受限制的解禁权利,只是增加了一些资金成本和手续而已。
似质疑所谈及的问题的确存在,但这并非是《意见》本身的责任。《意见》的具体操作内容或许因为时间仓促等原因,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对于调控部门的政策导向而言,《意见》在指导方向上明确无误地传递出避免市场趋势进一步恶化、防范金融风险扩散的政策信号。这一点可谓是市场期待已久的积极导向性宣示。而市场之所以会对政策导向的反应并不积极,其原因在于目前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多元化,一次性的政策导向宣示并不足够。
在影响多数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趋势判断的因素中,市场的整体信心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同时也是最难调控的一个。同样一个消息面的变化,当市场信心膨胀时,投资者往往习惯于向“利多”方面解读;而一旦市场信心趋冷,则习惯于往“利空”角度去分析。此次《意见》的出台也不例外。之所以市场走势反应相对冷淡,甚至是令人失望,正是因为市场信心在持续暴跌中受到伤害,且尚未获得实质性恢复。毕竟,自从大盘在6124点见顶以来,历次积极做多参与反弹的投资者最终结果都是深套其中。而近期,在市场步入价值投资区域之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依旧持续做空。这些现实操作因素的存在,以及对经济基本面、大小非减持、高印花税等等因素的担忧,让市场信心很难在短期内因为一项利好而恢复,而《意见》正是由此而最终遭遇市场的冷遇。
政府不能对暴跌放任自流
在此之前,市场各方曾围绕是否要为A股市场暴跌而“救市”展开过激烈的争议。对此,笔者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需要救市也必须救市。A股市场从来没有脱离过政策市的背景,这一点是辩论双方都共同认可的,只是反对救市者认为政策干预理应尽快从股票市场退出而已。尽管从长期趋势看,政策干预的退出是必然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当下暴跌的A股市场可以放任自流。抛却广大股民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证券市场发展所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不谈,即便从本轮牛市行情的起点看,政策调控隐退的理由就不存在。此轮牛市始于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制度性变化,流通股股东因为判断股改成功带来了股东利益一致化,而长期看好市场前景,从而推动了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然而,始自大小非减持的巨大压力,让市场行情瞬间巨变,这至少表明两个问题:其一,各类股东之前的利益关系并没有因为股改而实现一致化;其二,股权分置改革成功与否需要以非流通股能否实现市嘲软着陆”为标准。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牛市行情从最初就纠缠在“解决历史制度设计遗留问题、行政推动制度演变、市场考验行政改革成败”这一线索之中,而线索的核心就是制度设计与行政导向。所以,从当初的上涨到今日之暴跌,政策性因素的参与不应该随意选择性地淡出。即便真的选择退出干预,至少也必须在完善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行政职责后,才能论及全身而退的问题。
救市需要“组合拳”
理清了市场暴跌与“救市”的体制脉络之后,重新再关注市场的走势。显然,挽救当下孱弱的市场信心单靠一个《意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打出一整套的“组合拳”措施。
其一,必须要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有关印花税降低或者单边征收的问题,经各界深入研讨后,其本身早已不再是救市的问题,而是让市场交易成本恢复常态的问题,已经不宜再做任何时间上的拖延。
其二,直接限制小非减持存在法律障碍,但是国资系统完全可以规范以国有股为主的“大非”,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市场稳定双重利益出发,相关部门理应再做细化的规范与承诺。
其三,进一步明确大小非减持的市场信息,按照既有规定,减持总股本5%以上才需要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让多数市场投资者始终无法知悉大小非的真实减持比例和未来压力,从而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干扰了市场信心,对此须扩大信息公开程度,并安排做出总量统计对比。
其四,大小非因其购入股票成本畸低,随意减持即可获得暴利,因此是否要开征针对性的资本利得税政策,也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其五,对再融资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适度的限制,最大程度地阻止恶性圈钱,继续纠正部分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分红,漠视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倾向。
客观地讲,就恢复市场长期信心而言,即便如上“组合拳”成批打出,市场也未必就此迅速转暖。但无论如何,市场持续暴跌已经毫无理性可言,必须要采取更积极的配套措施才能够逐步改变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