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冶集团借力期市拓展生存空间
2008年04月23日 0:0 173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自去年10月起的国际锌价大幅下跌给国内锌冶炼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然而在不利的市况中,顺利运行一年的上海期锌对这些企业挽回损失发挥了积极作用。缺乏上游资源控制权和下游产品定价权的国内锌冶炼企业正在借力锌期货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价格锁定更精准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锌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国内锌冶炼企业却并没有因此受益,冶炼产能的分散、对上游资源缺乏控制权等因素使得国内冶炼企业的处境十分尴尬,它们不得不同时应对上游资源价格以及下游产品价格波动的双重挤压。
2007年10月开始的国际锌价快速下跌使得国内众多锌冶炼企业,特别是缺乏矿山资源的企业业绩遭受沉重打击。具有代表性的锌业股份2007年的亏损额达到2.7亿元;株冶集团虽然同期实现了7948.77万元的净利润,但同比降幅仍达81%。
在株冶集团走访时了解到,尽管锌价的下跌给企业利润带来了冲击,但由于利用了上海锌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株冶集团有效遏制了锌价下跌对于公司业绩的吞噬。
株冶集团2007年年报显示,通过套期保值对公司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736541.46元人民币。为株冶集团具体实施套期保值操作的株冶火炬进出口有限公司(简称:株冶火炬)业务部的交易员杨景说:“并不能说套期保值为公司赚了钱,只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株冶火炬董事总经理王建军对记者表示,每年株冶所需的锌精矿中20%-30%依赖进口,在沪锌上市前,虽然公司能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锌期货为原料进行保值,但由于汇率波动的风险、国内外市场走势偏离或价差不合理等情况,无法对在国内的锌成品销售进行有效的套期保值。沪锌推出后,公司可以继续利用LME锌期货为精矿采购进行保值;与此同时,在内外盘价差合理的条件下,在国内锌期货市场上建立空头头寸为锌产品销售进行保值,从而获得稳定的冶炼价差收益。而在国内进行的精矿采购和冶炼,更是能完全通过沪锌实现保值。
株冶集团董事长傅少武介绍,株冶集团在2007年的套期保值交易中,直接或间接规避了42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损失。这几乎占到了去年公司净利润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傅少武认为,如果上期所能够在规范锌期货市场过度投机,同时引入做市商以维持非主力合约流动性的问题上有进一步的举措,将使得公司的套期保值交易效果更佳。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