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蓝皮书:今年房价上涨趋缓
2008年04月28日 0:0 101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昨天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5》指出,由于国家调控政策效力的发挥,2008年房价上涨幅度将大大低于去年。
2008年上半年,由于国际资本市场震荡和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大量国际热钱可能进入国内房地产领域,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一个因素。但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力逐渐显现,住房需求逐渐回归理性,尽管高房价的城市可能出现房价在高位震荡,但全国房价整体性走熊出现拐点的可能性不大。
不具有整体走熊条件
蓝皮书指出,从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有价无市、销量下降、房价涨势趋缓看,还不能证明中国房地产整体上价格已经或即将步入下坡路。从基本面看,尽管制约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因素正在增强,但还不具有整体走熊的条件。
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对房地产产品的刚性需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住房的改善性需求,旧城改造、旧房拆迁对房地产产品的被动性需求,几种需求叠加决定了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基本态势。
同时,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城市用地尤其稀缺,保护耕地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和供地从紧的政策导致地价持续上扬。
蓝皮书还认为,国内外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劳动报酬水平持续提高,房地产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持续提高,导致房地产生产成本走高。虽然不能排除一些城市在某些时段房价的上下波动,但这些基本面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决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供求走势。“2007年末以来,某些城市出现的房市交易量下降和市场观望氛围并不能证明房地产下行的大拐点已经降临,至少提出该论断还为时尚早。”
住房结构将进一步改善
蓝皮书认为,促进住房市场有效供给有望成为国家长期的政策目标。2008年一级市场土地,特别是住房用地供给有望平稳增长,同时随着国家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房地产开发周期将加速,二级市场进入实质性开发的土地供给将有较大幅度提高。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用于中低档次,特别是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开发的土地供给将增加,高档住宅和别墅用地的供给将继续被严格限制。
“2008年住房供给量将保持增加态势。”蓝皮书指出,可以预期2008年中小套型的住房供给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包括廉租房在内的政策性住房供给将有较大幅度提高,住房供应结构将进一步改善。
蓝皮书认为,2008年房地产宏观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已出台的政策继续强化落实,另一方面出台的新政策可能主要集中在从紧货币政策、完善住房保障、房地产融资管理和抑制投机性需求等方面。”住房政策理念和方向也将发生转变,土地、资金等资源将向保障性住房建设倾斜。
蓝皮书还认为,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国际资本进入和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2008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的两极分化现象将日渐明显。一些龙头企业通过上市筹资和规模经营等方式增强竞争力,比较优势日益明显,同时对市场的垄断和引导能力也日益加强;而一些中小地产商经营环境则日益严峻,不得不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优胜劣汰将加速国内房地产行业重新洗牌,垄断企业将不断加强对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的控制、并购和重组。
建议增加有效供给
蓝皮书指出,2007年房价快速增长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土地交易波动过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足。建议通过破除垄断、增加有效供给,遏制投机性需求等方式加强调控房地产市场。
“垄断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应该破除垄断。”为保障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城市居住用地供给,国家在全国用地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适度调整城市用地供给,各城市年度出让土地中应相应增加居住用地。住房开发环节,应严格执行有关文件精神,严格限制开发商囤地囤房。“国家应规范住房用地开发周期标准,在土地出让阶段即要求受让开发商承诺开发期限,违背土地出让协议和开发周期承诺的视作囤地,给予罚款或收回处置。已经出让土地要求开发商与土地管理部门按开发周期标准重新确立开发期限。居住用地出让招拍挂实行双重竞价规则:要求开发商提出详细的开发周期规划,对土地出让价格和未来平均销售房价同时竞价投标,招标机构根据地价和房价双重权衡确定最优中标人。”蓝皮书建议。
蓝皮书还认为,要遏制投机性需求,防范市场风险。2007年以来,在房价持续增长预期引导下,闲置资本和热钱形成的投机性住房需求膨胀,对房价上涨推波助澜。为遏制投机性需求,应严格监控国际热钱入境,限制其非法进入住房市场;应提高第二套住房购买按揭首付比例,适时开征住房持有调节税,对闲置住房征收闲置调节税。
此外,要注重政策的衔接性和协调性。建议加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保证调控行动一致性。强化政策的协调性,国家政策重点应在于统筹兼顾,综合协调各方面利益。
资金紧张或使房市洗牌
本报记者 周明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日前表示,今年全球资本市场不景气,使得十几家拟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出现延缓的情况;而目前实行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比较大,各个银行的贷款政策都比较紧,“资金的相对紧张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会比较大”。
黄瑜表示,目前,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而且这种刚性需求还在呈上涨趋势,但在第二套住房贷款政策的引导下,投资性需求确实受到了一些抑制。
私募股权基金准备抄底
黄瑜在“2008中国房地产规模企业项目指数样本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资金紧张也吸引了国外的私募股权基金,“这两周来,访问我们的私募股权基金非常多,他们仍看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希望跟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合作,他们希望了解一些质地比较好,但现金流状况不好的企业分一杯羹。”
她认为,外资看好中国目前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资金比较紧缺的投资机遇,而从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来看,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紧张在所难免,因此,今年对房地产影响比较大的是资金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另外,资金面紧张或许也会促使房地产行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将使少数开发商的开发实力逐步增强,因此,少数开发商的举动将影响2008年的房地产市场变化。她说,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资金支持,从而使其资金实力较强,同时,它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优先获得资源优势。
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晟认为,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将充满不确定性,美国次贷危机的扩散,最近大企业的降价行为,小企业的资金缺乏等,都将对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保障性住房政策发酵
陈晟认为,保障性住房也对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和价格产生影响,“通过对一些保障性住房情况的比较我们发现,保障性住房比较多的地方,房价的确得到了抑制,例如,昆明等地的保障性住房比例非常高,所以导致房价出现了一定的调整”。
黄瑜表示,要关注保障性住房的逐步落实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2008年各个城市都相继公布了住房保障计划,以北京为例,它公布的住房建设计划是2750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的面积大概是1150万平方米,商品房大概1600万平方米,可以看到,保障性住房面积的比例应该还是比较大的,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
她认为,像北京、天津这样保障性住房比较多的地方,房地产市场受其影响会比较大,像上海、重庆等保障性住房比较少的地方,相对来说影响也就比较小。
黄瑜还提出,要关注的就是消费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根据调查,去年下半年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认为房地产价格偏高或者过高的居民超过了70%,其中上海和深圳达到80%,二线城市这个比例也有所提高,这个比例提高与居民推迟购房计划成正比。还有一点就是他们现在的购房计划有所推迟。而从北京一季度成交的套型数也可以看到,因为价位比较高,由于承受总价的限制,消费者还是比较愿意接受90平方米以下的套型。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