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质勘查规划》——从实际出发做好区域布局

2008年04月29日 0:0 21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特点和矿产资源禀赋各异,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不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需求差异明显。因此,地质勘查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好区域布局,全面统筹部署。《规划》以我国区域地质特点、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资源禀赋条件为基础,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需求,分别从宏观、中观等不同的尺度,勾画了我国今后地质勘查工作的总体布局。
  第一,在宏观尺度上,《规划》根据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以及海域自然地理特点、地质勘查工作程度、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需求等的差异,提出协调陆域区域重点布局,加强海洋地质调查的基本思路。其中,西部地区以资源勘查为主,加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全面提高地质工作程度。加快西部重要矿产资源接替区勘查,为重要资源开发基地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东北地区资源勘查着力挖潜,注重地质环境保护。加强大庆油田外围及海拉尔等地区的油气勘查;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和深部地质找矿。中部地区资源环境并举。开展基础地质和地质环境调查及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东部地区以地质环境调查为主,兼顾资源勘查。加强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开展长江三角洲与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监测、平原区地下水污染环境调查和东南沿海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海域着重加快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加快提高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加快开展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的石油天然气勘查,加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和非能源矿产调查。
  第二,在中观尺度上,进一步加强了重点区域的部署,统筹安排了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问题区的重点工作。如:在矿产资源勘查方面,提出加强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珠江口、东海等11个主要含油气盆地和新区新领域油气资源勘查,神东、陕北、晋北、晋东、云贵、宁东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资源勘查和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天山、南岭、大兴安岭等16个非能源重点成
  矿区带的重要矿产勘查;在基础地质调查方面,部署了各个专业调查的主要工作地区。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围绕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问题区进行部署,而区域地球物理勘查和高精度航空遥感调查主要部署在重要成矿区带,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部署在主要盆地和平原区;在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方面,《规划》厘定了川东鄂西山地、青藏高原东缘、云贵高原等9个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重点地区,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松辽平原等4个地面沉降、地裂缝易发地区,对地面沉降地裂缝调查和监测网建设、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等开展了区域重点部署。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方面,确定了以东北老工业基地能源铁矿开采区、晋陕蒙能源基地煤炭开发区等12个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区为重点。
  第三,科学圈定了重点调查评价区和重点勘查区。《规划》在深入系统分析我国矿产勘查现状的基础上,对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作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重点区域部署。以能源矿产和非能源重要矿产为重点,根据工作程度和资源勘查潜力确定了27个油气资源重点勘查区,将36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和14个找煤远景区作为煤炭资源重点勘查区,划定了10个煤层气资源重点勘查区,123个和161个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调查评价规划区和重点勘查规划区。《规划》对铀、油页岩、油砂、页岩气、生物气、水溶气、地热等其他能源的调查评价区都作了具体部署。同时,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对禁止勘查区、限制勘查区进行了厘定。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