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锂电池大战 中国跨越战略再受考验

2008年07月02日 9:22 48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镍资讯

  6月份以来,多家国际汽车企业与电子企业陆续联合进行大规模锂电池投资竞赛。这包括丰田与松下、日产与NEC、大众与三洋、博世与三星,他们认为锂电池在未来几年将逐步取代镍氢电池,引领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方向。而此时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努力研制以镍氢电池装配的混合动力汽车,以便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集中展示。
  据记者了解,由于担心锂电池的稳定性,从“十五”开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过程中,并未将锂电池作为重点方向,而是选择了镍氢电池。
  6月26日,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锂电池方面,国内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单就电池材料而言没有问题,单个电池的性能也不逊于国际先进水平。但组成电池组后,其稳定性、生产一致性、使用寿命等还存在较大问题。

锂电池大战
  据公开报道,为了减低投资风险、提高技术产业化效率,多家国际汽车生产商选择了与电子生产商合作的方式进行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开发。
  丰田与松下合资的松下电动车能源公司将新建两座混合动力车电池生产厂,从2009年开始生产锂电池,并将装配丰田定于2010年发售的首辆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插入式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可通过家用电源充电。
  锂电池生产的全球领军企业——三洋电机将于2009年底开始量产车用锂电池,并与大众公司共同开发控制系统。除大众外,三洋还与福特汽车和本田汽车合作开发锂电池。三洋的目标是到2015年,占领全球车用锂电池市场40%以上份额。三洋还在加快开发一种可用于插入式混合电动车的锂电池,并力争到2011年开始销售该产品。
  日产也宣布与NEC联手生产锂电池,并计划在2010年推出装配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
  通用汽车与韩国LG化学公司旗下的Compact Power公司和大陆汽车系统公司签订了两份锂电池合约。
  日本GS汤浅公司、三菱公司和三菱电机公司已经投资30亿日元(约合1.9亿元人民币)筹建了日本锂能源公司(Lithium Energy Japan)。三菱汽车将在2009年开始销售混合动力汽车,并于2010年中期销售纯电动汽车。
  随着上述这些投资形成的产能逐渐释放,一两年内,锂电池就有可能全面取代镍氢电池。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张彤告诉记者,据他了解,今年下半年,奔驰就有一款装配锂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型上市。

中国路线

  此前,国内业界普遍认为锂电池稳定性差,使用中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自燃,在国内企业的实际试验中,也曾经发生过装配了锂电池的车辆燃烧的案例,因此,并未将锂电池作为重点研发方向,而是选择了镍氢电池。据了解,“十五”期间,镍氢电池的研发投入远大于锂电池的投入。不过,跨国公司大规模投资锂电池是否意味着国内的相关技术路线可能要重新选择?
  目前国内企业研发的混合动力车型,比如一汽奔腾混合动力、上汽荣威750混合动力、奇瑞A5混合动力、长安杰勋混合动力等都是采用镍氢电池。然而,即使要调整技术路线,短期内也很难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张彤表示,据他了解,国际先进水平对锂电池的控制已经颇有心得,即将突破稳定性瓶颈。而据企业界人士反映,国内的锂电池原料、电池单体/组件的加工工艺、电池控制等一些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而且,生产一致性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尚不具备量产能力。
  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出现电池企业和汽车企业联合研发的局面。“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下,参与锂电池研发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包括: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张彤表示,在锂电池领域,中国企业还有机会。因为我国此前大力发展消费电子产品为锂电池产业打下了较好基础,有利于向动力电池领域发展。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产业化已经成为“十一五”期间锂电池发展的主要方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告诉记者,承担锂电池研发项目的公司也都被要求在“十一五”末期形成一定的量产能力。
  余卓平表示,提高可靠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工艺、添置设备。“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将在锂电池研制方面投资6000万元,同时要求承担项目的公司按照10倍比例投入配套资金,这样,总的投资将达到6亿元。而据记者了解,“十五”期间,在锂电池研发上的国拨经费只有800万元,加上地方的配套经费,大约只有1600万元。
  尽管“十一五”期间的投入大大增加,但比起跨国公司的巨额投资,国内的投入仍然很少。据了解,仅三洋电机一家公司的锂电池项目投资额就达到了800亿日元(7.767亿美元)。

跨越还是跟随?

  面对国内整个新能源汽车研制的落后现状,部分业内人士开始再次思考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2000年,刚刚回国不久的万钢曾向国务院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汽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这一理论的基础是:在电动汽车这一新的领域我们与国外处于相近的起跑线,技术水平与产业化的差距相对较小,大力发展新一代汽车实现产业化作为促进国内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就有可能在世界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取得有利地位,提高国内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6年年初时,时任“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的万钢表示,东风、长安、奇瑞和一汽的混合动力轿车将从2006年起陆续投放市场。奇瑞汽车还表示,计划在2007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3万辆的产量。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辆混合动力汽车实现量产。而此时,以混合动力著称的丰田普瑞斯已经在全球销售了100万辆。
  6月26日,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国内目前的汽车发展路线是跟随国际先进水平,因为我们在这方面的超越和创新的实力还不足。同时仍然要坚持多个技术方向同时发展,当国际上的发展方向调整时,也能及时调整,不至于脱节。这位人士对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速度并不乐观。(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