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2009年03月16日 8:34 771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三、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对策  
  2005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将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再生资源产业在资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对促进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具有同一性,循环经济3R原则要达到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发展质量;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都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我国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决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因此,发展再生资源产业,需要把利益作为连接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与再生利用企业的纽带,由市场机制调节价格关系,确定资源配置,企业根据价格和利润自由自主地调节其经济行为,以便减少成本获得收益。这样,才能使循环链的稳定运行。政府的职责仅是提供制度保障,维护市场的稳定运行;同时,注意监管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消除外部不经济性,从而确保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需要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
  首先,法律法规的建立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保障。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尚未建立整个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应加快《循环经济法》的立法进程,尽快出台《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制订回收从业准入、市场准入规则,制修订再生资源技术标准,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依法严格管理和科学引导再生资源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其次,政府要从多方面制订政策,鼓励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第一,制订资金补助、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不仅适用于单纯的再生资源企业,也要适用于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混合使用型的企业,以便调动具有集约化优势的大型企业利用再生资源的积极性,使再生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和高效利用。第二,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环境生态价值,制订完善的自然资源价值评价政策体系,解决由于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不足、定价偏低,致使再生资源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第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社会效益大于企业效益,需要政府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主体加以经济补偿。第四,制订实施"扩大生产者责任"的政策,强迫生产企业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采用无害利于回收的材料,并予以标识,以便于回收利用。  
  3、认识客观规律,注重技术创新  
  要使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上层次、上规模,根本出路就在于充分认识资源再生利用的客观规律、经济和科技的制约因素,通过政府引导,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进行系统集成创新,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技术和环保高效的加工设备。依靠科技进步,扩大再生资源的开发范围,提高转化利用率,消除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同时,通过技术的变革,提高企业的经济竞争力,使资源再生利用变得有利可图。 
  4、转变认识,扩大再生资源国际贸易
  通过进口扩大再生资源来源是解决我国资源不足的途径之一。我国再生资源国际贸易一直没有主渠道,加之海关总署、国家环保局、再生资源企业的认识不一致,进口的品种范围限制过窄,现场鉴定标准不明确,各海关执行政策尺度不统一,使得再生资源进口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规范的管理。同时,由于走私而导致大量"洋垃圾"的进口,使人们对进口再生资源产生了误解,从而不能充分利用境外的再生资源。在确保不产生污染物国际转移的前提下,应根据国际、国内市场供需情况,调整政策,明确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积极加入到国际再生资源大循环之中,扩大再生资源进口以弥补我国资源急需。
  5、创新思路,加强再生资源产业建设
  第一,加快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要突出政府政策导向性作用,运用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培育并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形成回收、加工利用、处理三者有机结合的产业链。第二,加强再生资源市场建设,规范再生资源的流通贸易,增加再生资源的汇集度,以便能规模化进行再生利用。第三,严格管理,坚决淘汰一批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引导资源再生产业上规模、上层次、规范化发展。第四,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再生资源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在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下吸纳个体企业入园,发挥园区集贸易流通、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处置一体化,公共设施、科技开发、信息服务配套共享等优势,进行集约化生产,取得规模效益。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