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计划与央企破冰 需求和供给做好文章

——访国资委研究中心咨询部部长张春晓

2009年02月17日 11:0 437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2月17日消息     在国务院提出振兴的九大产业中,除纺织行业和轻工行业外,其他产业央企控制成分多一些。针对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对央企未来的影响,张春晓从中短期和长期两个时段、保需求和调供给两个角度进行了阐释。
  “从短期和两到三年的中期看,产业振兴计划重点在需求上做文章,也就是保证有效需求;从三年到五年的中期和长期看,产业振兴计划重点在供给上做文章,也就是实现有效供给。”他说,“在保需求阶段,央企只要能稳住不亏损就非常不容易了;破冰之后,央企将会进入一轮持续健康快速的增长期。”

短期内:保证有效需求


  记者:振兴计划如何在短期内稳住央企的利润不下滑?
  张春晓:产业振兴十项计划政策的侧重点仍然是投资,而非消费,这主要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及政策的可行性有关系。
  从现实情况看,投资可以比较显着地带动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生产,这对于未来长期的城镇化、重工业化和国防建设非常重要。但对于需求的创造,政府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引导落后产能的退出才是政府未来工作的重点。这同时又会必然面临失业压力,所以对纺织和轻工业的政策支持主要是为了防止将来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
  在投资需求方面,财政投资是政府最能够主动应对经济低迷的政策。前期出台的4万亿元中央财政投资计划便是政府主动应对需求下滑的具体措施。从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到,政府相关投资所占比例已经在逐步提高。产业振兴计划中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则可直接或间接受益于投资的拉动。
  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有效需求不足,即使政府在财政投资和刺激消费方面做出努力,也难以保证需求不会持续下滑,因此相当一部分产能的退出是难以避免的。同时,在前期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背景之下,部分行业存在相当比重的高污染、低能效产能,促使这些企业退出市场将会对社会整体福利有正面的外部效应。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央企业利润下滑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在短时期内稳住央企利润不下滑,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产业振兴计划是政府的外部投资,对于中央企业,在积极用好外部投资的同时,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优化自身产业链,理顺内部管理链,强化自生能力。
  全面梳理产业的上中下游,从上游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中游提升价值、提高效率,从下游创造市场、实现效益。以系统论的思想从决策层、控制层、利润层到成本层进行全程跟踪,全程完善,力争做到“决策层的决策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走样地传达到最末端,末端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走样地汇报到决策层。”。

长期上促良性发展


  记者:从长期来看,产业振兴规划将如何影响央企的发展?
  张春晓:在此次产业振兴计划中,着重强调要利用整体经济的低迷,对产能进行结构性调整。调整的主线是: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保护先进生产力。
  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定位于中长期产业发展。对于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以引导产能退出、兼并重组、控制原材料流向、拨备技改资金等政策,能够在中短期内对行业及公司产生影响。
  从政策实施的急迫性看,此次产业振兴计划对周期性行业的影响相对显着。首先,就振兴政策的导向看,十项计划所挑选的行业主要为原材料和投资品类,出于保就业的目的加入了纺织和轻工业;其次,就振兴政策的效果看,在诸多措施中可行性大、效果相对显着的是财政投资拉动、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家电下乡”、限制设备国产率、提高国家储备、设立技改及研发资金等。这些核心政策对周期性行业的帮助强于非周期性行业。
  产业振兴计划从短期看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但从长期看,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对国有企业重组、效率提升、做强做大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产业振兴计划有十个目标行业。对目标行业而言,今年的效益肯定会有所提高。经济学者都在试图寻找经济中的传导机制,但是没有一个研究者能够找全,虽然目标行业只有十个,但其产生的正面影响有多大,每一个政策制订者和经济学者都不可能说清楚,因为目标行业的传导途径非常多,对经济的渗透作用非常强。
  产业内部兼并重组的步伐将会加快,利于央企做强做大。
  促进企业完善内容管理,长期看,对于中央企业完善“五个流”(信息流、现金流、技术流、商流、物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央企将带动民企发展

  记者:在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和以国有经济为主的产业振兴规划未来落实过程中,央企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这样会不会挤压民营经济的发展?
  张春晓:从表面上看,国有企业在十大产业中的比重比较大,初步估计在70%以上,其中多为中央企业涉足的产业。从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是所有的过程都是国有企业去做,民营企业肯定会参与,在某些方面还会成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如建筑、轻工等。
  因此,从控制力上,国有经济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这符合中国国情和现实需要。从实际就业人数、GDP贡献率、企业数量和规模上,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贡献的结果。

  记者:产业振兴规划的快速出炉,必然会产生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对未来央企的发展会留下哪些不足?
  张春晓:金融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美国席卷全球。此时任何政策的出台必然以救危为前提,考虑不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为扩大有效需求必然会使许多长期性政策暂缓执行,甚至会出现与早期政策相悖的现象。这也肯定会对未来企业的发展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如战略的长短期矛盾使企业运行成本增加,临时性制度的出台会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产品的应急性开发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等,随着金融危机的消失,经济的复兴,这些影响会逐步消失。

责任编辑:kitt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