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铜铝加工材产能过剩

2014年05月15日 11:21 117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现状:

  投资过大加剧产能过剩
  2010年~2012年,在这3年的时间内,我国铜加工材产能利用率连续下跌,从85.9%到80.8%,,下降了4.4%,其中箔材、管材、板带材和棒线材分别下降了9%、6%、5%、4%。从统计数字来看,铜棒线材产能不到700万吨,在铜材各品种中,产能利用率维持86%,相对较高,过剩问题似乎不严重。实际上全国铜棒线材产能已经接近1100万吨,但由于该品种技术门槛和投资门槛低,小企业太多,其产能、产量未达到统计口径“规模以上”的标准,未在统计数据之内,实际过剩程度也是很高的。
  2010年~2012年的3年时间内,我国铝加工材产能利用率也是连续下跌,从91%到86.7%,,下降了3.8%,其中型材、箔材和板带材分别下降了9%、3%、1%。型材产能利用率低与大量投资建设大型挤压机、工业铝型材市场还不是很大有关。就铝材而言,虽然投资扩产规模远大于铜材,但由于市场应用发展也很快,在产能利用率指标上要高于铜材,2012年铝材为86.7%,而铜材仅为80.8%,这说明铝材过剩程度没有铜材严重。
  如果投资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十二五”末期乃至今后数年,铜、铝加工材产能持续过剩已经不可避免。造成我国铜、铝加工材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的现状,有很多复杂的因素。综合起来可以简单归纳为如下几点:
  投资过热而没有有效控制手段。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我国累计完成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和压延加工固定资产投资3701.5亿元,年平均增幅达44%。“十二五”前3年增势不减,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5、2495和3303亿元,平均增幅为41.6%。三年完成总额为7372.9亿元,相当于“十一五”5年总和的两倍。目前投资热度依然高涨。
  相关数据显示,有色金属加工产业的投资来源主要有四方面,第一,行业企业长期较快发展,在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实施产能扩张。一些优秀企业通过上市募投到资金后,募投资金流向首选企业主导产业。第二,上游企业向下游产品延伸发展。在我国,鲜明的地域特点是中西部控制色金属资源省区的铜、铝冶炼企业开发加工产品,发展深度加工。这种发展符合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和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顺理成章、理直气壮。但是从国家层面上,确实与当前有色金属行业抑制加工产品产能过剩的努力相左。第三,加工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如房地产、建筑装修等,为降低工程造价,斥资开发上游原材料。第四,其他资本金介入。
  在中西部地区由资源型经济向深加工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没有组织好东部有色金属加工产能的有序转移。形成了东部没有放弃或减少产能,包括原本销往中西部的一般产品产能,而中西部又要投资兴建。
  政府工程或首长工程的推波助澜作用不可小视。部分地区领导在不做认真可行性分析情况下,为了在任期内做足数十亿乃至数百亿工业产值的盘子,盲目指挥决策铜、铝加工材必须上多大规模,动辄几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没有人对这些项目的投资效果负责任,掏空企业和地方财政,甚至搞定银行,造成企业严重财务负担并加剧了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结果不仅本地方无法通过项目建设获利,还严重搅乱了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
  铜、铝加工产业,尤其是铜加工产业在市场应用开发研究方面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1][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