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色金属工业昔日的“蓬勃之地”

2020年09月21日 10:10 774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康苏,一个既遥远又熟悉的名字。在新疆有色70年历史中,它如昙花般灿然一现,却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11年中,从无到有、从荒芜到繁华,一座现代化工业小镇拔地而起,当年的风貌如今还依稀可见。在新疆有色集团公司南疆地质会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让我们再次梳理那段脉络,感受那段历史。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南疆大地因丰厚的文化历史和富庶的矿产资源而成为创业热土。据《新疆通志—有色金属工业志》第42卷记载:1952年3月19日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技术会议确定,建立康苏矿。是年4月3日,经中苏金属公司经理克·西蒙诺夫批准,成立沙里塔什地质勘察队。

沙里塔什地质勘察队成为中苏金属公司布局南疆的一支找矿尖兵,从此南疆大地有了新疆有色人开拓大昆仑宝藏的足迹。

同年7月,中苏金属公司设立喀什矿管处,下辖:沙里塔什第一矿场、第二矿场,喀洛柏尔特、察列、吐什塔格,霍什布拉克矿产地,库布列克、库拉干塔什等矿点。

新疆有色人在南疆大地上展开了气势如虹的矿业大开发。

然而,勘探开采的矿点往往在崇山峻岭,山高路远,艰险异常。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平均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空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冬天寒风刺骨,春天大风漫天,夏天烈日辐射,秋天冰冻难挡。当头一片天,出门就爬山,经常刮风雪,四季不离棉裤。”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在柯尔克孜语中,“康苏”的意思是“奔腾冰山之水孕育而生的蓬勃之地”。《乌恰县志》中这样记载:康苏镇有2000多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汉唐时期,康苏隶属安西重镇疏勒都督府……1938年民国政府设置乌恰县,管辖康苏镇。

1952年由苏联列宁格勒选矿研究设计院设计的机选厂在乌恰县康苏镇动工兴建。1954年5月,新疆第一座现代机械化浮选厂建成投产,日处理硫化方铅矿和闪锌矿250吨,铅锌矿石来自于康苏镇周边的沙里塔什第一矿场、第二矿场与乌拉尔根矿。

据原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所长赖声伟回忆:康苏选矿厂采用铅锌无氰优先浮选工艺是先进的,也是当时国内铅锌选矿厂首次采用。原设计选矿工艺中,采用氰化物为主要药剂,投产后选不出铅精矿合格产品。另外氰化钠毒性大,污染环境,而且当时国内不能生产,还要外汇购买,生产成本较高。在中苏双方努力下,改用硫化钠代替氰化钠后,选矿技术经济指标全面提高,不仅产品质量合格,金属回收率大幅度提高。选矿厂采用喀什地区的芒硝,自行制造液体硫化钠溶液,也非常便宜,成本大幅度下降。还促进喀什地区的乡镇企业生产芒硝,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选矿厂应用无氰工艺后,显著改善安全工作条件且消除了氰化钠对环境的污染。1956年全国有色金属杂志对此进行报导,推动了国内无氰浮选工艺的应用。

在曾经荒芜人烟的南疆,康苏矿区的建成,一度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成功范本。这个被外界称作“新矿区”的现代化工业小镇,处处洋溢着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场景。矿区不仅建起了完善的生产系统,还建有发电厂、煤矿、机修厂、运输队、通讯站、供排水等辅助保障系统。生活服务和公用设施齐备,新建有百货公司、邮政局、中国银行、新华书店、保险公司、医院、托儿所和清餐、中餐、西餐三种类别的大小食堂和公安局等。这些在当时的南疆是鲜见的。

1

2

在《新疆日报》登载的一篇通讯中描述了当时这个处处洋溢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小镇:

因为这个矿区的职工绝大部分是转业军人,还有一部分是牧民和庄稼汉。对他们来说,拿枪杆打敌人,用坎土镘开荒种田或者手扬皮鞭去牧羊是内行,而掌握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这个复杂的企业确有困难。专家们为了给中方职工传授技术和先进经验,他们学中国话,并且亲自带徒弟在车间示范。那时候,你可以看到:矿山工程师泽格米洛夫站在战士、牧民和庄稼汉出身的风钻手的身旁,全神贯注地扶着中国工人的手把钻岩机钻进石头中间。在选矿厂、机械专家采米洛夫和从大学毕业才一年的领班,和中国职工肩并肩的在检查颚式碎矿机的运转情况和矿砂的质量。你还可以看到:一些曾经参加过卫国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人,用他们充满战斗友谊的手,亲切的研究着、描绘着矿区未来的蓝图。你更可以看到:很多苏联专家匆忙的从车间出来,擦擦涂满油垢的手,又匆忙的走进临时教室,给中国的职工们讲解技术课程。就是他们——诚恳无私的苏联朋友——我们敬爱的同志们,用了最大的耐心,使数以千计的来自部队、农村、牧区、学校的中国各族职工,在边作边学中,掌握了勘探、采矿、选矿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成套的培养出了工程师、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并且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使1957年的生产总值预计相当于1953年的232%还强。

中苏合营开发康苏矿,不仅止于开发矿产资源与发展地方经济,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民族工业,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中苏金属公司的发展,他在给王震有关请示中批示:一定要加强中方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养。

3
康苏矿职工在厂房里合影

4
康苏矿中方职工在操作设备

“康苏矿生产的产品铅精矿和锌精矿,通过汽车运输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吐尔尕特口岸,出境销往苏联,经济效益很好。”曾在康苏矿工作的刘骧回忆说,当时矿上解决了当地二千多人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在1956年前,经常有南疆各县组织人员来参观这个新型矿区,国家重工业部也曾组织过全国工业系统管理人员来此学习“社会主义办企业的先进经验”。

5
康苏矿青年职工

从1960年开始,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加之中苏关系破裂与中苏合营终止、产品无法出口,运销内地成本过高等多种原因,1963年康苏矿关停,近千名职工分别调往全疆各地,全部资产移交地方,这为之后建立康苏镇创造了条件。

“十里烟囱依山立,万家灯火彻霄明”的昔日胜景不复再现。那机器轰鸣、车流如织、商铺林立的“小上海”,已成为久远而美好的追忆。历经岁月洗练,这里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苏式建筑群落,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房子因墙面以红色居多,当地人称呼它们为“红房子”。“红房子”总共现有44栋,分为煤矿区域、办公区红楼、中苏有色金属有色管委会指挥部、老村苏式建筑别墅、影剧院、医院和矿区俱乐部,这些建筑饱经七十年风雨沧桑仍端庄坚固,甚至部分还在使用。

如今,乌恰县康苏镇成立了苏式建筑群保护管理委员会,又制订了《康苏苏式建筑群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编制了《康苏苏式建筑群保护规划》,先后投入千余万元对“红房子”进行维修保护,规划打造工业旅游胜地、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建设。

南疆康苏矿是孕育新疆有色工业蓬勃兴起的发祥地,也是喀什矿务局主要的实体矿山。在康苏矿正式关停后,喀什矿务局建制随即撤销,所属厂矿学校移交地方,人员调离。新疆有色自此退出南疆矿业开发,及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尚有零星开发考察活动。

时隔近一个甲子,2019年,新疆有色控股科邦锰业,标志着新疆有色重返南疆。今年阿克陶穆呼锰矿、和田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若羌吐格曼稀有金属矿“地质大会战”正摆开千里战场,南疆资源开发如火如荼,决战正酣。

南疆,古韵悠悠,藏金纳宝,千年百代的金玉之邦、交织着贫瘠与富饶的热土,昔日有色工业的蓬勃之地,将在新疆有色的下一个七十年里展露壮美而蓬勃的图景。(图片由贾新农搜集整理)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