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生存困境 如何突出重围华丽变身
2014年09月19日 10:21 8153次浏览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分类: 相关新闻
“制造大国”变身“制造强国”
在实业难做,利润摊薄的当下,中国制造业该如何寻求突破?面对中国制造业多年的路径依赖,如何破除“低端”的魔咒,在产业链和国际市场上趟出一条路子来?
中国可以说是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心存“强国”之梦,一直都有着利用机遇实现“超越式发展”的心态。“超英赶美”虽然听上去比较荒诞,但我们竟真的已经实现了“超英”,所以跨越并不是毫无根据,没有希望。当美国政府重提“制造业回归”、德国政府启动“工业4.0”之后,曾经的“世界加工厂”也到了该转变的时候。
业内人士指出,“制造强国”应该具备五大特征:一是拥有一定数量世界知名的企业;二是具备高创新能力及竞争力;三是掌握尖端技术和核心技术;四是效率提升与质量安全兼具;五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我国制造业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本上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功能发挥不够。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息息相关。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制造业已积攒足够的资本、技术和市场经验,对于自身的转型升级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信心。面对新一轮的世界制造业竞争,中国制造业要保持清醒头脑,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两方面下功夫。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孵化基地,与科研院校、国际巨头展开协商合作,努力向产业链上游和下游拓展,促进加工贸易升级转型。要做一些转型升级过程中要素禀赋的积累工作,比如人力资源,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黎友焕认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高层次的制度变革、规划协调和支持保障。第一是政府部门应鼓励技术创新、科技研发、重点领域攻关,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对核心设备、核心环节进行研发突破,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第二是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要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引导,整合各种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工作,加强对企业海外投资的监管,形成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强大合力;第三是要完善品牌战略,重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我们要抓住机遇,把自己的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产业基础优势、资金优势等结合起来,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加工工业中,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品牌大国的转变;第四是对于国际上的不公平待遇,中国企业要积极应对,要认真学习一些国际规则。政策方面,一方面要向国外学习,发挥外资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外资的审查和引导工作;另一方面是国内政策的调整,要区别对待,对一些低附加值的企业要控制,逐渐减少对它们的优惠;而一些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政府要大力地鼓励。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