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兴疆建疆”纪实

——戈壁滩上崛起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4年08月18日 10:47 95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当雪后初晴的曙光照耀大地时,阿尔泰山脚下喀拉布拉克村的新农村处处闪耀着希望的金光。
  这是紫金矿业阿舍勒铜业在该地探索和实践“兴疆建疆”即将走过8年历程的重要时刻。
  历经8年的建设,戈壁滩上的喀拉布拉克村变了样——路通了,水来了,灯亮了,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工人,泥墙苇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别墅……
  村民齐玉全说:“太深的道理,咱不懂!自打紫金矿业来了以后,我们就用上了电器,住上了新房;庄稼也增产了;村里不少人都成了矿上的工人;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比城里人过得还要滋润,这就是和谐社会,这就是美丽生活!”
  村庄旧事
  这是一段无法雕琢的旧事——
  喀拉布拉克村因地得名,意思是到处都是石头和盐碱滩。GPS导航显示,这里地处新疆最西北。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席卷中国广袤大地时,住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村落的村民们却还坐在马蹄声碎的爬犁上出行。
  没办法,路不行,特别是一到大雪封山,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整个冬天,全村人只能窝在家里等雪消。
  说起没有路的日子,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齐玉全最有感触:那时候,一到雨雪天气到处都是泥巴、牛粪,不穿水鞋根本出不了门。
  早年,齐玉全开了一个门市部,做起了小本买卖。可一到雪季,班车进不来,进货就成了大问题。
  有一回,齐玉全顶着雪赶着“马爬犁”上县城进货。30千米的路,原本一天可以走一个来回,而这次却足足走了八九天。一路饱受风霜不说,更窝火的是,回到家里卸货时一看,好好的一箱“红雪莲”牌香烟被颠得七零八落,剩的货还不到一半。
  一箱烟,算起来得有七八百块钱,当时那可是心肝肺啊,而老齐只能赶着“爬犁”一路寻回去。
  “那时候,我老丢货,都是那狗日的破路给坑的。”老齐说。
  路不通的日子里,家家都有揪心的事。47岁的张德彪是村上的干部,说起当年,也是一脸苦涩。
  那时候,张德彪的几个孩子都在乡上上学。秋天的时候,孩子们就得把面粉带得足足的,因为入了冬就没办法送了。怕孩子在学校得个头疼感冒,老张便在乡上亲戚家放了些钱。而乡上如果没亲戚,遇到紧急情况就只能干瞪眼、穷着急。
  “那时候,没有特殊情况谁都不愿意出门。娃娃们当时都还小,在外面上学一年都见不上几次,牵挂得很!”老张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虽说不愿出门,但呆在家里又有呆在家里的愁:特别是一到晚上,全村人集体摸瞎发呆。
  白天做点活计,日子并不觉得长,但夜里就只能数着秒过,耐不住寂寞的便邀在一起点上蜡烛打牌、喝酒——这在当时几乎成了他们消磨晚间时光的惟一活动。
  后来,村委会动员一些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村民集资买了柴油发电机,烧油取电,从晚上8点钟开始发电,发到晚上12点钟,只供照明用,一个月按灯泡数量算钱。
  那阵子,村里人枕着夜空里轰鸣的马达声入睡格外踏实。如果机器忽然不响了,村民们心里就会“咯噔”一下,怅然若有所失,辗转难眠。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