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兴疆建疆”纪实

——戈壁滩上崛起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4年08月18日 10:47 961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村民们发愁的还有水,“喝凉水都塞牙”曾经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张德彪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一个压水机,压上来的水煮开了倒进杯子里,杯底是白白的一层厚碱,喝到嘴里涩涩的,感觉像是在吞沙子,没喝惯的人根本喝不下去。
  饮用水难以下咽,地里的庄稼则喝不上水。喀拉布拉克人世世代代就指着地里能出点收入换点柴米油盐,遇上老天不开恩,那日子就难过得很了。
  早年,张德彪种了四五十亩地,运气好一点的还能收个本钱回来;运气不好的时候,一亩油葵就只能收三四十公斤。辛辛苦苦耕了一年、盼了一年,每次看到这点收成,张德彪心里都堵得慌。
  “油葵一年只要浇上三次水就能保证产量了。”张德彪告诉记者。就因为这样,老百姓不死心,哪怕赔了也得种,就盼着今年雨会下得多一点,能有一个好一点的收成。
  那些年,张德彪特别怕过年,赶上个好年头,口袋里有个一两百块钱,心里才算有了底。
  穷则生变。机灵的齐玉全当年还干过“偷硐”的营生,趁着夜黑风高到小矿主的金硐里挖金子。靠着这个,齐玉全盖起了几间泥坯房,这在当时已经是很神气的事情了。
  没有正经事做,街上熙熙攘攘地晃荡着闲汉,其中不乏大龄光棍。当时,东家丢鹅、西家丢牛的事情见怪不怪。村里的姑娘一个个往外嫁,村外的姑娘一听喀拉布拉克,头便摇得像“拨浪鼓”……
  这里的生活太无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办法的人开始三三两两地往外迁了。张德彪就是其中一个。玛纳斯乡上的亲戚多年一直动员他搬出去,但每当看着父辈耕种过的土地,老张总是下不了决心。
  直到2001年,眼看着孩子越长越大,老张心里寻思着再不搬,娃娃们也得跟自己一样,一辈子生活在这“鸡不搭窝”的不毛之地,这才开始筹划搬家的事情。
  然而,就在此时,紫金矿业的队伍来了。看着队伍进村那天,老张忽然又改变了主意,决定不搬了,老婆子骂他是“瞎折腾”。
  “也不知咋的,当时心里就多了一丝希望,能不搬当然是不搬好,谁都不愿背井离乡。”老张回忆说。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