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电解铝为何能一枝独秀

2014年07月23日 14:36 89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在电解铝行业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新疆电解铝由于其独特的煤电铝一体化产业链而成为市场“幸运儿”。未来这一行业在新疆该如何实现良性的发展?
  201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包括电解铝等过剩产能调控的政策。被新疆各界誉为“走出资源转换困局,改变中国电解铝版图”的新疆电解铝产业也迎来一个“急刹车”。以201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相继在新疆调研,对新疆区域电解铝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为标志,新疆电解铝产业也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入调控、科学、有序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2001年,中国稳坐世界电解铝第一产能大国“交椅”已近12个年头。截止到2013年,中国电解铝产能已达3100万吨,占全球产能的近50%,当年产量达2200万吨。这些数据中,除传统的产能大省河南、山东“贡献”外,西部省区尤为“引人注目”,而新疆则更让人“刮目相看”。
  2010年底,以中国铝业进驻新疆为标志,一批内地电解铝企业“潮水般”涌入。到2013年,新疆规划的电解铝产能为1555万吨,接近全国产能的一半以上。去年,国家对电解铝进行产能调控。新疆按照国家调控要求,将在建、投产的电解铝企业(包括兵团)由原来的11家压缩为8家,产能压缩到655万吨。到2013年底,新疆电解铝建成产能已达453万吨,产量达248万吨。2014年一季度, 新疆电解铝产能达643万吨,基本接近新疆产能调控目标数655万吨。可以说,新疆电解铝用了不到4年时间,走完中国电解铝发展的50多年里程。新疆铝产量从八十年代的1500吨一跃提升了4286倍。根据当前在疆的8家企业生产和建设态势了解、分析来看,尽管进行产能调控,但到2015年,新疆电解铝产能仍将超过800万吨,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市场催生新疆电解铝
  新疆电解铝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自发兴起的,而且表现在技术、规模、效益上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新疆乃至全国,从来没有一个产业像新疆电解铝的发展这样,高度市场化、民营资本主导,很快在国内形成一定份额。新疆目前在建、投产的电解铝企业均以民营资本为主,国有企业仅为2家。这些企业进入新疆后立即马不停蹄投入建设。他们在运作上完全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四自能力”的法人实体运作,决定了他们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这些企业入驻新疆后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准东煤田,占据了资源优势;从另一角度也与新疆资源转换战略相吻合,就地实现新疆的煤炭资源转换,而不同于其他的煤炭外运或电力外送。电解铝是典型的高载能行业,生产一吨电解铝按国家界定的电价奖惩值13700千瓦时计算,一个50万吨的电解铝企业年用电量将达到64亿千瓦时,这就意味着需配备3台35万千瓦机组的电厂才能保证其正常生产。每台机组按照年耗煤110万吨计,3台35万千瓦机组年耗煤将达到330万吨。预计到2014年底,新疆8家电解铝企业配套的电源装机容量将达1230万千瓦(超过了新疆华电、国电两家发电集团的总装机容量),每台机组按35万千瓦计算,1230万千瓦容量年耗煤量就达3850万吨,远远超过了2013年新疆煤炭外运量3000万吨,这也对当前煤炭陷入低谷是个“缓解”。
  在项目建设和技术路径上,各电解铝企业建设水平高。一方面充分利用园区公用设施等硬件,千方百计降低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从自身抓起,采用国内先进的电解铝技术,电解铝槽采用400、500KA的电解槽,能耗指标均控制在13700千瓦时/吨以内,大大降低电耗成本。其中新疆信发建成的400KA的电解槽综合电耗在13300千瓦时/吨,电流效率达93%,电解铝投资成本控制在了6500元/吨左右,赢得了利润空间。
  与内地电解铝企业相比,新疆电解铝企业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均为典型的煤电铝一体化或向煤电铝一体化方向发展。各电解铝企业均拥有煤炭资源,配套建有单机容量35万千瓦以上的自备电厂(其中信发建成2台单机容量110万千瓦机组),形成煤电铝产业一体发展。为进一步降低、免缴各种政策性收费,增强竞争力,在保安全同时,准东区域的3家电解铝企业还初步达成意向,在条件具备时这3家企业将联合建设自己的微电网运行。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