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制造业规范出台 市场准入倒逼产业整合

2013年09月21日 10:53 259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原标题: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出台 市场准入倒逼光伏业整合

  9月17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给光伏行业未来发展上了一道“紧箍咒”。

  除以“市场准入”规范产业发展之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工信部主导制定的《光伏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也将于不久之后发布。

  业内分析指出,对于整个光伏行业而言,市场准入+兼并重组,将大大提速此前进展迟缓的“去产能化”过程,行业进一步回暖将指日可待。众多前两年经受住产业严冬洗礼的优势企业,特别是A股光伏板块中拥有产能规模和技术优势的龙头公司,将进一步受益产业集中度提高。

  政策力推兼并重组

  工信部17日出台的《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与本月初的《征求意见稿》无大差别。其中,针对光伏硅片、电池组件等制造业各环节在生产规模、电池效率、能耗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均进行了明确规定,未来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新建或改扩建光伏制造业项目将受到严控。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此文件对于推动光伏制造业告别过去无序盲目扩张、避免产能过剩加重意义重大,通过引入“市场准入”机制,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而且,“市场准入”只是开始,政策后续更大的意图则在于引导光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在产业规模增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存量的深度整合。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众多企业对于落实兼并重组政策普遍动力不足,在他们看来,市场“优胜劣汰”准则将促使众多中小企业自动退出市场。对于此种观点,一位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目前的情况是优势企业如果想继续做大做强,除非未来扩张之路符合政策门槛,否则,其可选择的路径或许只有通过兼并重组中小企业来实现。“对于劣势企业来说,将被市场倒逼加速退出,而对于优势企业来说,其未来扩张之路将同样受到政策倒逼。”该专家称。

  据悉,工信部主导制定的《光伏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目前已完成修订,将于近期正式出台。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一些龙头光伏企业已在就产业整合事宜与相关决策部门沟通,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光伏制造业的主题词将是“兼并重组”。

  按照政策制定方的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国内要形成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去产能化”全面提速

  上述专家指出,在产能过剩阴影挥之不去的当下,市场准入和兼并重组最现实的利好无疑是加快光伏制造企业的去产能化进程。

  工信部8月中旬发布的一项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池组件产能超过40GW,占全球约67%。这一产能规模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未出现大的变化,这意味着过去一段时间行业寒冬倒逼下的光伏制造企业去产能化过程进展迟缓。

  分析人士早已指出,光伏行业若要彻底走出低迷期,一个最大的标志就是产能过剩问题出现明显改善,也即去产能化过程不断推进下出现的市场供需相对平衡状态。

  上述专家称,在政策不断加码下,未来,市场准入将导致光伏制造业产能规模扩张受到严控,而兼并重组也将加速中小企业的落后及无效产能加速退出,双重动力影响下,整个光伏制造业的去产能化才可获得实质性进展。

  多家A股公司有望受益

  具体到企业层面,市场准入和兼并重组无疑将促使行业优势企业广泛受益行业集中度提高,特别是具有产能规模优势及技术实力支撑的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众多一线光伏电池和组件厂商均远赴海外上市,扎根A股市场的多以规模居中或者属于科技型的光伏企业为主。在未来行业整合阶段,A股有多少公司可从中获益?

  上述分析师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即使按照企业规模划分,相关A股上市公司中仍有一些公司可享受政策利好,例如海润光伏、亿晶光电、中利科技、东方日升和向日葵等公司的组件营业收入,相对于公司股本的弹性均较大,这一弹性体现的就是光伏组件出货量的规模。此外,A股板块还有一些规模虽不大但技术实力强的科技型光伏组件企业,如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和亚玛顿等,也有望充分受益。

  事实上,上述优势公司除将受益国内市场集中度提高之外,也将在海外市场出口上取得优势地位。不久前中欧光伏价格承诺谈判达成的内容,8月6日起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未来国内光伏产品对欧出口将实行“配额”制。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配额制”的核心是将根据国内企业规模及技术实力划线,这无疑将是对上述优势公司的又一政策“红包”。

 

央行:大多数居民难以接受目前高房价

我国钢材社会库存26周来首次回升

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达2600亿元

多地民资纷纷申请办银行 监管细则有望12月出台

自贸区开放试点争议大 三五年内或只批上海一家

抑光伏产能过剩 工信部全面提高门槛

义乌市政府发布《金融改革专项方案》

四部委要求新能源车占公务车采购的30%

责任编辑:myp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