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色院:奏响“转制”与“转化”的交响曲

2011年04月20日 10:24 940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在我国365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中,有少数几家企业的名称没有冠以“公司”而是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有45年历史,先后为“两弹一星”、“神舟飞船”、“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材料及元器件的研究院,在2000年顺应科研体制改革的大潮,由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制为自谋生路的企业。
  短短10年间,名称没变的西北有色院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年综合收入1.48亿元起步,以年均40%的增速突飞猛进,到2010年实现综合收入35亿元,增长了23倍;总资产48亿元,增长了20倍;申请及授权专利204项,增长10倍。
  巨变因何而生?西北有色院以企业化转制为契机,抓住“企业化转制”和“科技成果转化”两大主题,通过“转制”与“转化”的互动,奏响了一部气势恢弘、精彩纷呈的交响曲。

7470207705985889231

国内最大的稀有难熔板带材生产线

7858876307446020690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转制谋变三方共赢
  西北有色院通过国有资产控股或参股、职工参股、无形资产入股的股份制改造,把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地“捆绑”在一起,构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发展格局。
  世纪之交,国内所有科研院所都面临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难题。西北有色院也不例外,虽然是国家大型骨干科研院所,拥有雄厚的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科技成果成百上千,但是,这些理应成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却被束之高阁,研究院的发展非常缓慢。顺应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大势成为西北有色院的唯一选择。于是,西北有色院成为了国家首批242家转制院所之一。如何转?时任西北有色院院长的周廉院士认为,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后,重点在“科技”而非“企业”,必须走以科技为龙头,科技与产业并举之路,建立集科研、中试和产业于一体的科技集团。
  西北有色院党委书记张平祥教授介绍,“只有把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地‘捆绑’在一起,构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发展格局,才能有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院所转制的真正意义。”西北有色院将为国争光、为企业创效益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他们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国有资产控股或参股、职工参股、无形资产入股的股份制改造,使追求个人利益和有尊严的生活,成为名正言顺,天经地义的事情。
  在企业转制中,西北有色院巧妙地将贡献纳入到分配原则中,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引入资本、管理、技术、劳动等要素参与分配。他们率先在全国启动了科技人员无形资产评估入股工作,聘请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按照“尊重历史贡献,分配向成果转化者倾斜”的原则,对全院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成果进行了科学、公平、公正、公开评估。与此同时,从两方面入手改进考核办法。一是对科研工作的考核,强调保障科研人员自主知识产权,出台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无形资产奖励分配实施办法》,明确职务发明人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规定,在科研项目结题时制定出无形资产的预期分配方案,为将来项目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明晰了无形资产的归属关系,使研究人员的预期分配利润直接和项目挂钩,科技人员无形资产分配最高达到百万元。二是对产业化工作的考核,建立了“基本指标+辅助指标”的考核体系,创立了一个计算激励奖金的量化公式,起到了激励作用。
  截至2010年,西北有色院已发展成为延揽宝鸡、西安、商洛三地七区,占地2000多亩的大型科技集团;建成了由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0多个研究中心组成的科技体系;共获得1100项科研成果奖,开发新产品10000多种;组建了以上市公司西部材料公司为代表的10多个控股、参股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稀有金属研发、生产基地。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