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中国锰都”:历尽沧桑待新生

2011年04月07日 11:25 132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非法开采触目惊心
  “那些盗采的人就像老鼠一样,漫山遍野地到处钻洞……情形简直有点疯狂了!”
  “叫上十来号人,钻山打洞,开一个口子,打钻、放炮、锄挖、肩挑,哪里有锰就向哪里挖……”,这是人们对乱采滥挖现象最简洁的概括。
  “寸草不生的山岭上,一堆堆零乱的黑色砂岩间露出的是同样黑黝黝的洞口。洞口内呈45度角倾斜的巷道十分狭窄,仅用成人手臂般粗细的木头简单支护,通道能容一人通过,仿佛毒蟒张开巨口,随时待人而噬。离洞口三五步,一个手里拿着一杆大秤的青年,正晃荡着双脚坐在木架搭就的简易棚子里。这个青年人并非无所事事,只要见到有挑着锰砂的矿工从黑黝黝的洞口冒出头来,他就会吆喝着,让汗流浃背、喘声如牛的矿工将砂担放在自己掌控的秤上过秤计数。而过不了多久,已计数的矿砂就会被运走……”这是对非法采砂的生动描写。
  对湘潭锰矿地区的锰矿石进行非法盗采的现象,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大规模的盗采行为则是在湘潭锰矿停产、破产后才出现的。
  一位在本世纪初曾参与非法盗采、现在早已转做其他行业的生意人,在回想当初他参与盗采的那段经历时坦率地说,是湘潭锰矿生产经营上的不景气和矿山管理者的腐败,让他们这些一直觊觎地下矿藏的人找到了盗采的借口。
  他这样说:“有着数千职工的湘潭锰矿之所以会衰败并最终破产改制,问题出在了几个方面。一是僵化的体制、机制下的管理模式,二是矿山管理者日益严重的贪污腐化现象。而非法盗采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外勾结所致,并由此逐渐蔓延开来的。”
  另一位深知锰矿当年内情的人士在谈起非法开采现象的出现时,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湘潭锰矿生产经营陷入不景气,是导致非法开采逐渐疯狂的诱因。当地锰矿石开采难度低,有的只挖十几米深,最浅的只有两米多深,就可以采出锰矿石,采一吨锰矿石成本只有150元左右,而高品位的矿石每吨可以卖到500多元,一般也能卖到每吨300多元,每吨矿石最低可获利200多元。对暴利的追求,使得非法开采者变得厚颜无耻而又无所不用其极!”
  2001年5月,因为严重资不抵债,几年来生产一直处于半停顿状态的湘潭锰矿全面停产了。锰矿的全面停产,使几千名职工一下子失了业,也使昔日热闹的十里锰城变得冷冷清清。然而,在萧条、冷清的锰矿周围的山岭上,此时却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热闹和嘈杂:在从与长沙接壤的鹤岭村一直往西,到响塘乡的金盆村,连绵近10公里的条形地带里,仿佛一夜之间便从地底冒出了无数非法盗采锰矿石的硐井!
  当时还在运转的湘潭锰矿群采科一位负责人对这些越来越多的非法硐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那些盗采的人就像老鼠一样,满山遍野地到处钻洞……情形简直有点疯狂了!”据他粗略统计,盗采最严重的时候,这个东西长约10公里的条形地带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非法盗采硐井300多个!
  因为盗采,在锰矿及其周边的农村便聚集着成千的外来打工者。而这种疯狂的非法盗采现象,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矿产资源毁灭性的破坏和锰矿周边的响塘、响水、鹤岭等乡镇的房倒屋塌、田地开坼和农田水利设施被破坏。
  原湘潭锰矿的一位管理人员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在锰矿破产改制后,锰矿今后的二次创业主要寄希望于对近期和远期400多万吨储量资源的整合和开采。但数百个非法小锰矿不计后果、无序地疯狂盗采,使得每天有大约5000吨的矿石被浪费,一年浪费的矿石则高达200万吨!
  响塘乡2007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因为非法的乱采滥挖,几年的时间里,不但导致该乡的匣锦、农科、长安、荷花等村的69栋房屋开裂,以及62口水塘、7条水圳、一座水库和1300余亩农田部分或完全丧失功能,还导致几个村的植被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山上绿色尽失、一片荒凉。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