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厦门首个垃圾焚烧发电站建成 年发电4千多万度

2008年03月19日 0:0 5080 来源: 资源再生杂志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从有关部门获悉,厦门市第一个垃圾焚烧发电站已经建成,目前正规划并入全市电网,很快可为全市供电。 
        发电站位于后坑,目前建的是第一期,日处理垃圾量为400吨,一年可发电4,000多万度。二期工程马上要开建,日处理量为600吨。 
        与此同时,厦门市位于翔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也在建设第一期工程,日处理量600吨,一年可发电6,000多万度。未来还计划在海沧建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年可发电亦为6,000万度。有关负责人透露,三个垃圾焚烧发电厂都有二期建设的规划,日处理量均为600吨。据了解到,根据初步估算,三个发电厂一、二期全部建成,总共日处理垃圾量可达3,000多吨,一年可提供约3.5亿度电。
        目前,厦门市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接近3,000吨。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市市政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垃圾焚烧发电的原理是,通过垃圾焚烧的余热蒸汽,供蒸汽式发电机组发电。焚烧后,只有20%的渣滓要填埋。
        而之前,厦门的垃圾百分之百填埋。填埋后垃圾发酵,会产生很多沼气,沼气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比二氧化碳严重得多。而垃圾焚烧中,850摄氏度的高温杀死了所有细菌病毒,还缓解了“沼气”可能带来的隐患。 
        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同样明显。据介绍,100吨的垃圾焚烧后,只会剩下20吨的残渣,还是无害的。厦门市拟用这些残渣做砖,“这种砖的质量相当不错”。 
        不过,东孚垃圾填埋场会得到更好的利用。目前厦门市正在研究在东孚建沼气发电厂,填埋场已在逐步关闭中。
        2007年,福建省出台了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规划,公布将大力推广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力争到2010年在全省建成20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这20座发电厂总投资额达30多亿元。建成后,每天可处理17,000多吨垃圾,年发电11亿度。
        其中,福州2座、厦门3座、其余各设区市建一座,福清、闽侯、晋江(扩建)、石狮(扩建)、南安、惠安、安溪、仙游各建一座。 (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CNMN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