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新建改造22万户民房,使全区80%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住房。截至2007年年底,西藏共有57万多名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住房,自治区政府累计投入资金13.16亿元,地县配套投入2.99亿元,全国援藏资金投入1.47亿元。
在雅鲁藏布江畔兴建的佳木斯开发新区新村,200多名藏族贫困农民在这里实现了安居乐业。在整个新村建设中,国家投入200万元,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援藏资金投入160万元。这里还为搬迁农民免费配备了电视机、太阳灶、天然气炉灶、电动搅拌器和藏式家具等。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援藏资金和项目应突出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牧民生活这个重点。如今,越来越多的援藏资金从城镇投向了农牧区。而全国援藏项目和资金重点向西藏农牧区倾斜,对提高西藏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1995年正式实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以来,全国各地投巨资援助西藏。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共有18个省市、中央国家机关60多个部委、17户国有骨干企业参与了对口支援。
援藏建设的项目主要涉及农牧业、交通、通信、城镇建设等领域,62项援藏工程和117项重点工程项目等援藏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基础设施,缓解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西藏需要多方面的支援,但首要的、最急迫的是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说,西藏农牧民占全区总人口的80%以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始终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2006年,西藏乃东县在湖北省的支持下,成立了全自治区首家农牧民打工者协会,组织农牧民培训,有目的地输送打工者。2007年,乃东县先后向广东、四川等地输送农牧民打工者近百名,人均年收入8,000元,是在本地打工收入的两倍。
在中央和各兄弟省市的支援下,西藏经济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幅;西藏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义务教育、农牧区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未来三年即将投入的30多亿元援藏资金中,大部分仍将用于以推进游牧民定居、扶贫搬迁和农房改造为重点的农牧区安居工程,力争在2010年使西藏80%以上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房,加强饮水、道路、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
责任编辑:CNMN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