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海关总署:前五月外贸超万亿美元 贸易顺差降8.6%

2008年06月12日 8:42 4852 来源: 资源再生杂志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海关总署11日公布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012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6.2%,比去年提前2个月突破万亿美元。其中出口5450.5亿美元,增长22.9%;进口4670.3亿美元,增长30.4%。累计贸易顺差为78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6%,净减少73.2亿美元。
  海关统计显示,5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07.8亿美元,增长33.2%。当月出口1204.9亿美元,增长28.1%;进口1002.9亿美元,增长40%,月度进口规模连续2个月超过千亿美元。当月贸易顺差20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9%,净减少22.1亿美元。
  今年以来,我国一般贸易进口大幅上涨。海关统计显示,1-5月一般贸易进出口4869.2亿美元,增长36.4%。其中,出口2480.5亿美元,增长26.3%;进口2388.7亿美元,增长48.7%。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4209.3亿美元,增长15.8%。其中,出口2659.2亿美元,增长17.1%;进口1550.1亿美元,增长13.6%。
  1-5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636.1亿美元,增长21.4%。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2465.2亿美元,增长32.1%,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4.4%,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90.3亿美元,增长17.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18.2%;进口1474.9亿美元,增长44.3%,高出同期总体进口增速13.9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31.6%。此外,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增长强劲,1-5月,进出口2019.6亿美元,增长33.8%。
  在我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1-5月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1660.2亿美元,增长27.9%。同期,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304.7亿美元,增长13.3%。日本为第三大贸易伙伴,1-5月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1065.6亿美元,增长16.8%。此外,印度继续在我国10个贸易伙伴中位列第八位,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241.6亿美元,增长70.3%,发展速度位于前10大贸易伙伴之首。
  截至5月底,广东、江苏、上海、北京4省市的进出口规模均超千亿美元。据海关统计,1-5月广东省进出口总值2663.4亿美元,增长15.1%,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3%,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同期,江苏、上海、北京进出口总值在全国各省市(区)分别位列二至四位,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590.6亿美元、1313.2亿美元和1100.9亿美元,分别增长21.3%、23.7%和53.5%。
  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海关统计显示,1-5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204.8亿美元,增长26.1%,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320.6亿美元,增长25.1%;机械及设备出口1062.1亿美元,增长2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17.4亿美元,增长22.2%。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00.9亿美元,增长9.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260.7亿美元,增长26.3%;鞋类出口108.1亿美元,增长12.7%。
  在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进口步伐明显加快,主要品种进口均价大幅上涨。海关统计显示,1-5月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502亿美元,增长69.4%。其中,进口铁矿砂1.9亿吨,增长19.6%,进口均价130.9美元/吨,上涨78.8%;进口原油7597万吨,增长12.7%,均价689.9美元/吨,上涨64.1%;进口成品油1734万吨,增长17.3%,均价709.6美元/吨,上涨66.9%;进口煤炭1880万吨,下降18.1%,均价65.4美元/吨,上涨40.4%;进口大豆1365万吨,增长20.4%,均价580.3美元/吨,上涨77.9%。同期,进口工业制品3168.3亿美元,增长17.6%,占同期进口总值的67.8%。其中,进口机电产品2190.5亿美元,增长18.9%;进口汽车17.1万辆,增长59.1%。

责任编辑:CNMN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