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洛阳钼业KFM铜电积车间投用电积槽智能巡检系统

2025年07月11日 9:7 3364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近日,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KFM冶炼厂铜车间电积槽智能温感巡检系统正式运行。该系统通过红外测温摄像头实时监测槽面极板温度,实现定时、定点高温报警,为阴极铜高产、稳产再添“科技利器”。

1

传统人工巡检效能之困

“过去,KFM采用人工手持测温枪巡检,耗时长且存在监测人员不同、测量点位差异等问题,易导致温度记录结果不一,造成统计失真。为此,检测人员时常通过槽面观察阴极板氧气释放气泡作为辅助判断。”车间副主任何威说。

何威补充介绍,传统人工巡检还存在槽面死角盲区、问题槽优先处理排序、温度曲线数据孤岛等“痛点”。

以“智变”驱动精益生产

智能巡检系统以“红外感知+云计算”为核心破局,构建3层“防护网”:全域监测,通过在厂房顶部部署广角摄像头,30秒内完成全车间槽面扫描;精准定位,通过0.5℃测温精度+极板坐标映射,自动标记异常极板位置;智能预警,通过三级温度阈值动态告警,1分钟内推送信息至操作界面。

例如,当某电积槽A32极板温度突破90℃(一级告警),平台将自动弹窗定位,同步向值班人员电脑发送告警坐标。该操作就像给电积槽装上了报警器。

目前,该系统在试运行阶段,已初显成效。通过该系统,KFM构建了极板温升历史数据库,这将为“高温极板预警模型”开发奠定基础。

KFM冶炼厂铜车间还确立了3个阶段目标——短期:3 个月内实现告警处置率100%,极板异常停机降为零;中期:开发电积槽健康度评价模型,预判设备寿命;长期:接入公司智慧矿山平台,为“黑灯工厂”建设提供数据基座。

从人工持枪到“天眼”守望,这场巡检模式的变革,正是KFM践行“技术驱动精益生产”的生动注脚。当红外光束掠过排列齐整的电积槽,智能冶炼的新篇章悄然开启。这里照亮的不仅是阴极铜的金属光泽,更是现代化矿山的未来之光。

责任编辑:孟庆科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