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豫光炼铜从“双底吹”开始蜕变

2024年03月21日 8:52 3304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

近期,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高频热词,为全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豫光集团)是济源市示范区传统工业企业,“双底吹”连续炼铜是豫光自主研发的新工艺。5年来,豫光集团阴极铜产量增长40%,硫酸产量增长40%,黄金产量增长103%,白银产量增长130%,矿粉处理量增长30%,阴极铜加工成本下降397.86元/吨,粗铅加工成本下降523.04元/吨,实现经济效益近4亿元。

创新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担当

豫光集团“双底吹”连续炼铜工艺针对铜冶炼生产工艺弊端,在该工艺使用后,第一台熔炼炉顺利生产,但是到了吹炼炉环节,生产遇到了大麻烦,原料转进去就“冒炉”。

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试产单位豫光玉川冶炼分公司(以下简称玉川厂)先从解决小问题入手,几个月后,攻克了这个难题。如今,职工都练成了“火眼金睛”,炉况全在把握之中。

该工艺的成功,使得“双底吹”连续炼铜工艺如今在行业内成长,先后被国内多个企业采用,对世界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创新有“以技术为理想,以改变为己任”的情怀

曾经的“锅炉漏水”也是玉川厂“头疼”的问题。当时,玉川厂尝试把原料处理量增加至75吨以上,可锅炉直升烟道开始漏水。

有人说:“你们就保持60多吨铜产量吧,要不然大家都受不了!”可是,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市场,只能在处理量和回收率上下功夫。经过技术员工理论和实践的各种论证,“漏风”被确定。经过千方百计地控制,锅炉作业率增长25%,净化稀酸含铜下降44%,熔炼炉每小时处理量提升至80吨,常规1个月一次的烟道清灰时间延伸到3个月。

创新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信念

2023年年初,玉川厂为追求再次突破,实验出“高气浓制酸”的方法。最终,转化进口气浓度增长34.78%,熔炼炉每小时矿粉处理量增加至85吨以上,制酸系统综合能耗下降4.09%。

豫光集团首创“除铜渣低温熔炼工艺”,既较彻底地解决了传统除铜渣处理过程中铜砷分离难题,又较彻底地解决了铅铜分离问题,更彻底结束了豫光高砷铜外售的历史,使铅系统效益铜金属完全返回至主系统,并产出合格A级铜。

技术的突破,使玉川厂再次实现跨越发展。目前,熔炼炉每小时处理量最高突破100吨,主、副产品均实现历史最好。

如今,豫光集团“双底吹”炼铜又一次以破茧成蝶的勇气,怀着美好愿景,向着新质生产力发起了冲锋的号角。豫光集团通过生产规模扩建,继续提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继续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提高热量综合利用,迈向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责任编辑:孟庆科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