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立元一行莅临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丹霞冶炼厂调研指导。中金岭南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朱传明、郑金华陪同调研。
在韶冶厂,柴立元院士一行实地察看了韶冶厂总废水结晶盐资源化利用项目,并在实验室内听取了详细汇报。柴立元表示,该项目针对韶冶厂零排放过程中硫酸钠混盐堆存问题,提出使用清洁生产制备硫化钠技术,将硫酸钠混盐转化为更具经济效益的硫化钠产品的途径和方法,实现钠、硫元素的循环利用,达到清洁生产、零排放的目的,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中南大学科研团队将继续攻坚克难,加强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项目化,助力工厂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柴立元指出,韶冶厂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动平台作用,利用现有产业基础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打造成政府放心、人民群众安心、未来发展有信心的企业,成为传统企业优化升级的韶关名片乃至全国样板。
在丹冶厂,柴立元先后前往智慧中心、铅品车间等开展实地调研,并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详细工作汇报。柴立元对丹冶厂取得的各项成绩表示赞赏,认为工艺先进、设备一流,铅锌联合体系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在冶炼工艺技术方面加大技术攻关,实现铅锌联合冶炼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障资源安全;二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落实“双碳”工作的要求部署,做好从矿源到冶炼、再到终端产品的全过程、全周期、全链条绿色低碳,做到过程循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三是从资源循环角度开展金属元素普查,做好关键金属战略储备,实现资源安全和战略技术安全;四是以超前的眼光做好企业高端化的谋划部署,充分利用铅锌联合冶炼系统优势,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五是持续推进智能化建设,系统推动工艺、装备标准化,为实现智能化夯实基础,树立好行业智能化标杆,引领行业发展。
随后,柴立元看望了在丹冶厂实习的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学生,勉励大家珍惜难得的实践机会,认真学好先进铅锌联合体系专业知识和高端设备,努力成为可堪大用的人才。
责任编辑:孟庆科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