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重整旗鼓再出发——走进中国十五冶一公司科创项目部

2022年01月21日 8:43 7168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
项目部技术人员在检查施工情况

1月18日,进入新年后的第一场大雾薄薄地笼罩着黄石市科创中心二期项目工地。一大早,中国十五冶一公司科创项目部的全体员工在现场紧张布置着五号大楼的封顶仪式。

“我宣布,黄石科创中心产业投资金融中心封顶,现在启动。”

10:18分,随着业主方黄石市国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珊珊的一声令下,项目现场礼花腾空而起。

在中国十五冶总经理喻振贤与出席封顶仪式的相关领导集体将最后一铲砼上斗后,封顶仪式圆满结束。

“三个月来的精心准备,就为今天这一时刻。”科创项目经理邱凯坦言:“投资金融中心的顺利封顶,标志着黄石科技城科创中心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功能区建设全面步入快车道。”

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为92645平方米的黄石科创中心二期项目,是中国十五冶一公司成功承建科创中心一期项目后,实现“以在建项目带动滚动发展”的项目。作为一期的配套设施项目,二期项目主要包括产业投资金融中心、创新大厦、工业互联网企业中心、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会议中心等建设内容。项目于2021年9月1日开工,计划在2023年2月19日竣工。

被命名为五号楼的产业投资金融中心楼的封顶,是整个二期项目建设重要节点。截至该楼封顶时,目前9号楼已施工到地上二层,10号楼已施工到地上一层,11号、12号楼正进行地下室底板施工。

顺着五号楼内的楼梯拾阶而上至楼顶,在1241平米的楼顶,几十名员工在各自忙碌着手中的工作。他们钉模板时敲出的“叮当叮当”声,穿透高空中的晨雾,显得清脆而悠远。

由于科创中心项目是黄石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的一号工程,建成后对黄石市承接武汉产业链转移,建设新经济发展聚集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

2021年1月15日,在科创中心一期项目成功举办鄂东南区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现场观摩会后,项目部主动加压,始终致力于要将项目打造成“黄石市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创新科技共享体验园区”的经典之作。

从项目总工升职到党支部书记的石红亮谈起二期项目上的技术创新如数家珍。他告诉笔者,项目部在继承一期“智慧工地”的基础上,二期还主动引进新技术,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量。

在二期施工中,项目部采用花篮钢拉杆上拉式悬挑脚手架新工艺,既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还降低了安全风险;通过采用膨胀加强带替换伸缩后浇带的新工艺,实现了连续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不留缝。除此之外,项目部还采取了预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新材料,有效缩短工期约50%,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果。

“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上,如何保证项目安全、科学缩短工期、减少维护费用,和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这都是我们日夜在思考的问题。”石红亮说。

谈起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已经58岁的项目安全总监胡清华也颇多感触。

“不用业主、监理提意见,我也会把项目的文明生产管理好的。毕竟,这可能是我职场中所干的最后一个项目了。”

在采访中,项目经理邱凯表示,项目部将把5号楼的封顶当做新起点,继续发扬团结合作,锐意进取的精神,加快工程进度。下一步,项目部锚定的目标是,11号楼计划在今年3月封顶,9号、10号楼在4月封顶,12号楼计划在6月封顶。

“时间真的是不等人啊。”邱凯感叹道。

为确保平均5-6天一层的施工进度,项目部还在5号楼的9-11层梁板砼的施工中添加了早强剂,以此来保证拆模的时间;在合理安排工序上,在塔吊升节和附墙作业时,全部调整到吊装作业量不大的时段进行,最大限度减少对现场施工的影响。同时,项目部采取将每层每道工序施工时间固定、人员固定,形成等循环流水穿插作业等措施,有效缩短了工期,实现了5号楼提前二个月主体结构封顶的目标。

“我们将乘势而上、加压奋进,为工程早建成、早运营、早见效接续奋斗,把经典工程做成精品工程,把标志工程打造成黄石丰碑,给黄石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面对新一年的新征程,中国十五冶总经理喻振贤在5号楼封顶仪式上,对项目部建设者发出了新的动员令。

如今,科创项目部重整旗鼓再出发。

责任编辑:孟庆科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