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填补国内空白!工信部发布《废液晶显示屏中有色金属回收技术规范》(YS/T 1409-2021)

2021年12月03日 9:29 6320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

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SAC/TC 243)提出并归口,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废液晶显示屏中有色金属回收技术规范》(YS/T 1409-2021),自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标准由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扬州宁达贵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樊红杰牵头,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委员、扬州宁达贵金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岳喜龙,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许振明,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常州工学院教授周全法等相关权威专家共同编制,以及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行业骨干单位参与完成。

本标准规定了废液晶显示屏的术语和定义,提出了自动化物理分离-真空热解技术、传统处理技术、铟、锑综合回收技术等有色金属回收技术工艺流程、技术指标等,明确了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本标准的发布实施填补了我国从废液晶显示屏中回收铟、锑等有色金属的技术规范标准空白,对提高我国废液晶显示屏资源利用和绿色回收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液晶显示屏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成分复杂且结构稳定,废液晶显示屏即使填埋也无法分解,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废液晶显示屏如何回收利用,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行业难题。近年来,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扬州宁达贵金属有限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常州工学院、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废液晶显示屏智能分离再生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国内首个废液晶显示屏绿色分离智能化稳定运行的项目,成功实现了稀有金属铟以及玻璃、塑料等资源的绿色回收,让废液晶显示屏变废为宝。正如联盟常务理事、扬州宁达贵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樊红杰所说:“废液晶显示屏智能化绿色分离回收技术不仅是现有分离回收技术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的提高,减少了“三废”的排放,有着良好的环境效益。”据了解,该项目还通过了由工信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本项目解决了废液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难题,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集成创新,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新锐)

责任编辑:孟庆科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