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让科技创新更“有色”

2021年11月06日 9:19 5136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召开,再次让科技的光芒熠熠生辉,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此备受鼓舞,更加拼搏奋进。值得有色人骄傲的是,有色行业荣获奖励的6项成果,为我国在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上实现突破贡献了“有色智慧”,而付出辛勤汗水的科技工作者更为有色科技发展续写了光彩的一页。

有色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有色工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色工业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新求强、开拓进取,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上九天,可下五洋”,不仅让中国人的梦想成为现实,更让有色科技的光芒处处闪耀。“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嫦娥”系列工程“叩问苍穹”,“蛟龙出海”,C919应用等,无不印刻着有色行业科技发展的足迹。

近年来,我国有色行业在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上不断取得重大成果。在此次行业获奖项目中,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主完成的“高可靠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格外引人注目。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加快新能源的发展与建设势在必行。作为能源金属的锂热度颇高,有色企业紧紧围绕锂作为新能源的应用,在盐湖提锂、锂云母开发应用等方面,积极推进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以科技助力产业发展,取得了有效成果。而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这也为有色行业依托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如今,有色工业在新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看到,我国科技原创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有待改变,不少“卡脖子”技术急需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制约着有色行业的发展。此次获奖项目中,由郑州大学何季麟院士牵头完成的“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性解决了关键技术与装备“卡脖子”问题。为此,提升有色科技发展,更需要大力发挥科技“策源地”作用,高度重视科技的基础性研究,增强“有色智库”的创新能力。要提高原创能力的供给,提升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真正掌握竞争与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已成为各国展现发展实力的有力证明。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求未来科技发展的先机。今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加快科技发展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保障。当前,“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词,实现“双碳”目标紧紧贯穿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样给有色行业的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

未来,减排降碳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今年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重点要做好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工作”。这也充分说明,实现“双碳”目标,说到底,是未来科技成果应用的一次充分展示。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奋进新征程的过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有色企业要勇于肩负起科技发展的重任与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中塑造发展新优势,让科技创新更“有色”。

责任编辑:孟庆科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