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坚守初心勇担央企社会责任 奉献爱心助力峨边脱贫奔康

2020年11月01日 11:44 8388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乐山有研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地处西南小县城——峨边。该县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四川省深度贫困县。作为中央企业所属公司,乐山有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地方党政部门、上级公司的决策部署,结合公司与所在地具体情况,积极投入峨边精准扶贫工作,彰显有研积极担当央企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实践。

因地制宜兴产业

精准扶贫谋长远

在峨边县政府部门的推荐下,乐山有研于2018年夏季与觉莫乡马鞍村建立了帮扶关系。经过调研,乐山有研发现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在两轮退耕还林后,有缓坡地200余亩,主要种植玉米、蔬菜,土地产值效益不高,是典型的贫困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贫困户约占三分之一,扶贫开发任务任重道远。乐山有研与村两委积极讨论,追贫困之根,溯致贫之源,解扶贫之惑,深刻领悟“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必须立足当地客观条件,努力做到精准聚焦、精准发力,培育农业经济才是长远之计。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决定结合土壤与气候实际,新建200亩凤凰李种植区,但缺乏相应种植和管理技术,并且村集体资金短缺,难以筹措。乐山有研积极协助策划该村扶贫工作,支持由当地农业科技公司牵头带动贫困户种植凤凰李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通过乐山市扶贫基金会提供资助10万元用于购买凤凰李果苗。说干就干,至当年11月底,全面完成了200亩凤凰李种植工作。

乐山有研党支部2020年6月回访该村,发现凤凰李长势很好,已开始挂果,据专家预测,两年后将进入丰产期,可实现人均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当地政府部门及该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高度赞扬乐山有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造血”式消除贫困的方式方法,认为在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同时实现村集体经济有稳定收入,确实是把扶贫协作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

1
凤凰李长势喜人

定点帮扶担使命

住房改善显真情

大堡镇火花村为峨边县经信局定点帮扶对象,经帮扶干部的走访排查,确认村民卢玉香是村里没有稳固住房的贫困户,骆向兵、夏仕华、李国华、刘树成等村民也普遍存在房屋破旧、人畜混居的情况,不但居住条件恶劣,卫生条件非常差,且村民无能力自行改善住房问题。乐山有研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派专人亲自进行了调查核实。“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全党同志看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懂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在经信局和扶贫基金会的协助下,乐山有研为火花村定点捐助5万元专门用于对这些住户的厕所、厨房、灶台、门窗、房顶、墙面等进行维修和改造,一个月后,卢玉香等人住进修缮一新的房子。以前的破旧脏乱,现在的红瓦白墙,卢玉香笑了,在施工队施工的一月里,卢玉香天天蹲守在工地“监工”,看着一天一个样的房屋,她说:“现在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感谢我们的党,感谢我们的爱心企业,感谢我们的帮扶干部”。至此,“两不愁三保障”在大堡镇火花村实现全覆盖。

2
卢玉香等人房屋改造后图片

修建便桥惠民路

爱心连通村与企

峨边县环保局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发现,勒乌乡勒乌村82户360名村民常年受困于一条600多米长、2-5米宽的水沟,无渡沟设施,而且汛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曾发生多起人身安全事故和牲畜被洪水冲走等情况。乐山有研在环保局和乐山扶贫基金会的协助下,向勒乌乡勒乌村捐赠6.3万元,在水沟上修建了五座便桥,极大方便了当地村民和家畜的通行,防止了类似上述安全事故再度发生。

3
勒乌乡勒乌村人行便桥

便桥凝聚了党和政府及乐山有研的深情厚谊,看在眼中,走在脚下,暖在心里。勒乌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甘志忠现在的脸上挂满了笑容,说道:“以前苦于无渡沟设施,家中老人过沟摔伤是常事,汛期出行有生命危险,牲畜也被水冲走,是老大难问题。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有盼头啦,感谢乐山有研公司,真正为我们老百姓建了一项惠民工程。”

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的日子里,乐山有研党支部和勒乌村党支部组织七一村企联建主题党日活动,在县组织部、环保局、勒乌乡主要领导及全村党员、群众代表的见证下,勒乌村支部书记吉木机迁给乐山有研送上了一面题有“情系八方,恩重如山”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对党和地方政府及乐山有研为勒乌村办实事、解民忧表示真挚感谢。联建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企业和地方的友好关系,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更稳固的基础。(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孟庆科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