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上半年我国黄金产量170.07吨 黄金消费量323.29吨,同比分别下降5.87%和38.25%

2020年07月30日 8:45 7419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原料黄金产量为170.07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产10.61吨,同比下降5.87%。其中,黄金矿产金完成141.82吨,有色副产金完成28.25吨。另外,2020年上半年进口原料产金47.73吨,同比下降12.05%,若加上这部分进口原料产金,全国共生产黄金217.80吨,同比下降7.30%。

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黄金累计产量较上一年大幅下降,但从2季度开始,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复工复产率的迅速提升以及国际黄金价格的快速上涨,国内黄金生产全面恢复正常。2季度,国内黄金产量环比增长5.81%。

上半年,矿产金产量排名前五的省(区)为山东、河南、云南、内蒙古和陕西,矿产金产量合计57.69吨,占全国比重达40.68%。多数省(区)矿产金产量出现下滑,其中,湖北、安徽和贵州等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矿产金产量降幅均超过20%;而西藏、青海和河北等省(区)受疫情影响较轻以及产能增加等原因,矿产金产量实现25%以上的增长。

上半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定影响,但各重点黄金企业(集团)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山东黄金集团已成功跻身全球黄金矿业公司前十强。年内在签约并购加拿大特麦克资源公司100%股权后,再对澳大利亚卡帝诺资源发出要约收购。紫金矿业集团完成收购圭亚那金田有限公司,再收购巨龙铜业50.1%股权,资源储量再次大幅提升。中国黄金集团下属长春黄金研究院实现了黄金纳米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同时,随着贵州省贞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中国黄金集团定点帮扶的贫困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山东招金集团扎实开展“绿色企业(矿山)深化建设年”等活动,积极构建新时代安全环保发展体系。

上半年,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323.29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38.25%。其中:黄金首饰207.87吨,同比下降42.06%;金条及金币76.98吨,同比下降32.12%;工业及其他38.44吨,同比下降25.16%。受疫情防控、经济增长放缓和金价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上半年黄金消费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进入二季度以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好转和各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地生效,黄金消费量持续回升,二季度黄金消费量同比降幅度较一季度收窄22个百分点。同时,黄金首饰消费方式也不断创新,零售企业继续开展多形式的线上营销,加工企业则在价格上涨的刺激下不断研发轻量化新品类黄金饰品,追求更高盈利空间的同时也迎合了年轻消费人群的审美需求。虽然上半年黄金消费整体不理想,但金条金币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二季度金条金币销量仅小幅下降。此外,伴随着金价的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部分投资者在看到盈利空间后选择回购变现,黄金回购业务日趋火热,上半年黄金回购量同比增长162.88%。因受疫情防控和线下回购业务火爆影响,黄金线上回购业务量也明显增加。

2020年上半年,在美伊冲突、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油价格暴跌及各国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下,黄金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国际黄金价格自年初1517.18美元/盎司开盘,6月末收于1780.72美元/盎司后继续上涨,上半年平均价格为1645.42美元/盎司,同比增长25.94%。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黄金以341.95元/克开盘,6月末收于397.75元/克,上半年平均价格为369.09元/克,同比增长28.28%。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金价于5月18日达到399.80元/克,创下2011年来的历史新高,并在随后徘徊于400元/克左右。

2020年上半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双边3.38万吨(单边1.69万吨),同比增长13.28%,成交额双边12.43万亿元(单边6.22万亿元),同比增长44.03%;上海期货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双边4.30万吨(单边2.15万吨),同比增长42.48%,成交额双边15.40万亿元(单边7.70万亿元),同比增长74.17%。上半年,国内黄金ETF共增持10.76吨,6月末国内黄金ETF持有量达到55.47吨,前海开源、华夏及工银瑞信3支黄金ETF基金的正式上市,使国内黄金ETF产品增至7支。此外,还有4支以“上海金”为交易标的的EFT基金即将上市,届时国内黄金ETF产品将增至11支。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引发的资本市场资金避险需求以及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通货膨胀忧虑影响,黄金避险和抵御通货膨胀功能凸显,黄金交易量大幅上升,黄金ETF等投资产品受追捧。

责任编辑:孟庆科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