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金川工匠”张海军:矿山井下的维修大拿

2020年06月27日 9:57 7086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

自1993年张海军从事井下维修钳工以来,做一名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就成为他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面对技术难题,他之所以能够见招拆招,迎刃而解,靠的就是二十七年来养成的螺丝钉精神。

张海军爱琢磨,喜欢啃“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工作,他总是想着如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安装精度,出色完成技术高难度大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

他有两个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一是每台修过的机器,每个修过的零件,都要做维修笔记,详细到每个细节——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处理,闲暇时他就会拿出来温故知新。二是反复学习研究每台设备的工作原理,直至对每台设备了如指掌。合理制订设备检修工艺方案,完善检修安全措施。就是依靠这种对工作追求极致的态度,不厌其烦地重复检查和钻研,练就了过硬的操作技艺。

“我平时最喜欢听到锯锉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这是我最爱的音乐。”20多年的钳工生涯,有许多艰辛和困苦,但他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当他看到图纸上一条条错综复杂的线条,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一个立体的零件时,打心眼里爱上了这个专业“喜欢它,我就愿意下功夫钻研它!”。

2

当初,他分配到二矿区井下皮带运输工区维修班,看到井下皮带维修工作很多零配件没有成品,需要钳工根据现场实际快速加工完成,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技术精湛的钳工。他以技术高超的老师傅为师,白天来到工区主动加工一些零部件,仔细琢磨书上的知识点,认真领会师傅教授的技术要领;其他人工作时,他在一旁仔细观看学习;大家都去休息时,他拿起焊枪,在焊花四溅中反复练习。晚上回到家,还通宵达旦地钻研《钳工》《机械原理》《夹具设计》等理论知识。日积月累,掌握了钳、焊、磨等技术,成为机械维修和加工方面的技术能手。

钳工的练习过程非常辛苦,但是他把学习中的苦和累当作考验意志和锻炼自己的最好方式,在工作过程中,他的手一次次被磨破,他缠上胶布继续,一次次汗流浃背,他用毛巾一擦接着干。遇到技术难关,认真查找资料,和师傅深入探讨,从不放过任何疑问。他多次参加公司钳工技术比武等竞赛活动,取得很多好成绩,也获得了技能等级晋升,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钳工技术。

3

多年来,他针对生产现场设备存在质量、技术方面的问题,参与完成重大设备质量攻关、技术革新5项,带领班组完成设备大修及设备技术改造40台次,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80余万元。2008年参与了2#、3#皮带改造项目,皮带慢动电机的找正工作,针对改造过程中,检修难度比较大,设备备件多为进口件,备件供应短缺等情况,他带领大家于2009年研制出一套能够准确控制中心距的钻孔夹具,2012年研制出可拆卸缓冲托辊支架,缩短了检修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检修工作的安全可靠性,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他先后获得公司岗位能手,省级职工技能大赛能手,二矿区金牌员工等荣誉,取得了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甘肃省技术创新三等奖,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第十届国际发明展铜奖等成果。

责任编辑:孟庆科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