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让村民成为扶贫产业的最大受益者”

——杨军赴太湖县江河村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工作小记
2019年12月30日 15:43 13140 来源: 铜陵有色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情系江河,不以山海为远。12月12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军和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徐五七,驱车行驶四个多小时,来到安庆市太湖县江河村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工作。

一下车,杨军、徐五七在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彭长月的陪同下,实地察看了江河村的茶籽油加工厂、香菇种植大棚、茶叶和香菇加工厂以及铜冠示范园。

太湖县江河铜裕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江河村民经营、村入股的个体经济,经营范围主要为茶籽油加工。杨军第一站便来到茶籽油加工厂,详细了解发展计划,得知项目将会惠及众多村民,对这一产业表示认同。

2019年,江河村流转了30亩土地,建立了40座香菇种植大棚,种植了11万棒香菇。杨军走进大棚里,拿起前不久刚刚被采摘过的菌菇棒子,细细询问香菇是否壮大了集体经济,村民的收入有没有增加,菌菇棒的技术能不能掌握。杨军看的真切,问得仔细。

随后,杨军来到了香菇和茶叶加工厂,看着一袋袋包装好的香菇和茶叶分别堆放在车间里,跟他们说,一定要做好现场环境卫生工作,让看的人安心,吃的人放心。

在铜冠农业示范园,三年前种下的栀子花、桂花等经济作物葱郁葳蕤,大棚内一簇簇石斛繁茂翠绿,长势喜人。杨军嘱咐扶贫工作队:努力开拓市场,打开销路,将它们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

结合实地考察情况,杨军与江河村两委召开了座谈会。江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江明晗介绍了脱贫攻坚的最新情况。

江河村是太湖县的重点扶贫村。2017年脱贫73户182人,成为太湖县首批“村出列、户脱贫”脱贫村。2019年,江河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有望达到60万元,被太湖县列为扶持壮大集体经济5个强村之一。

“江河村在过去一年里,无论是人们的精神面貌,还是村容村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杨军说,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在不懈努力之下,江河村正不断实现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令人深感欣慰。

杨军表示,目前,江河村已经迈出了脱贫攻坚的第一步,但建设美好乡村,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坚定信心,做好做大扶贫产业,持续增强江河村的发展后劲。要使村民嵌入到产业发展中,让村民与产业发展同步受益,让村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杨军说,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好党的领导。要结合基层实际,将支部建立好、规范好,打造一支真正起到战斗堡垒作用的队伍。

离开江河村前,杨军再一次走进了结对帮扶对象胡知江的家中,为其父母送去油米等慰问品。两位老人紧紧握住杨军的手,忙声说着“谢谢,谢谢!”杨军询问了他们的家庭、身体等情况,并一再关照他们,抓住村里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的劳动机会,辛勤耕耘、不懈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走向小康。

责任编辑:dl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