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金川我才能在这里读书(6月13日)
“有妈妈就是这样吧。我没有感受过母爱,不知道有妈妈是什么感觉,她站在我家门口微笑着把我抱在怀里时,特别温暖。”女孩樊环环回忆着3年前和蔡阿姨的第一次见面:“心里都是热的。”
6月12日出发前,我见到了在金川集团金川集团技校读书的樊环环:白色的T恤,黑色的运动裤、运动鞋,干净利落的马尾辫,甜甜的笑容里写满了花季该有的美好。她就是我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18岁,来自积石山县刘集乡肖家村。
那里曾是金川集团的帮扶村。快要小学毕业那一年,环环的人生和金川有了联系。
得知我们此行要到她家中采访,环环决定和我们同行。
路上,环环给我讲了她的故事,告诉我她的家乡很美,那的山很美……
下午五点多,我们到达目的地。天气很好,天高云淡、温暖和煦,正如环环所说,积石山很美。六月的这里,满山苍翠,一片片油菜花开放在错落有致的梯田里,阳光下闪耀着温暖的光,点缀着大山,清新、自由。
6月13日一大早,我们赶到环环家。进门时,她正在做早饭。
她的家坐落在被当地人称为“羊毛沟”山的山脚坡地上。她说,山里有好吃的蕨菜,也有清甜的野果,小时候她最爱和朋友跑到山上采野果,那味道是她儿时快乐的记忆。
美丽的风光抵不住贫穷带来的恐惧,清甜的野果甜蜜不了成人的世界。环环出生后不久,迫于经济压力,她的父母走出大山,再未归来。
“丫头活着难心(当地方言,有艰难、心酸的意思)!”说起从小没有父母疼爱的环环,82岁的邻居赵奶奶很心疼。
父母离开时,爷爷奶奶已经快70岁了,家里缺劳动力,也没有外出务工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很苦。尽管如此,我却从未听过环环丝毫抱怨。
14年前嫁到肖家村的扎西央吉也是樊家的邻居,看着环环长大:“樊环环就是这么个丫头!”她多次伸出大拇指。
在扎西央吉的回忆中,我们得知环环很懂事,学习不错,也很孝顺,特别能体谅爷爷奶奶的难处,很小就帮忙洗衣做饭,爷爷生病后,她承担了更多家务。
2014年,金川集团驻村帮扶干部入户调查,了解到环环家的难处,当即留下1000元钱并把她的情况告诉了更多热心人。
从此,蔡阿姨走进了环环的人生。
蔡阿姨是金川集团一名员工。听了环环的处境,主动提出做她家的帮扶责任人。
“2014年3月200元、4月200元、5月200元……”“2015年……2019年……”
环环有个“账单”,记录着每一个好心人对她的帮助:“我很感激,没有大家我不会还在读书,我要牢牢记住,有一天用自己的能力回报他们。”
2014年3月起蔡阿姨每月都寄给环环200元,资助她读书,即使金川集团对肖家村的帮扶任务已经完成,也没有间断。
2016年,蔡阿姨带着家人和礼物来到肖家村看望环环一家。环环记忆里那个温暖的拥抱,就在初次见面。
环环说,她和蔡阿姨会通信、通电话,蔡阿姨一直鼓励她努力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还曾在她上初中时寄来一箱书,帮助她了解外面的世界。
喜欢读书,也深知学习重要,但中考结束后环环犹豫了:“上高中会有更多花费,爷爷奶奶的负担就更重了。”
知道环环想要放弃读书,蔡阿姨一边开导她,一边帮她联系到金川集团技校学习,并托人帮她办理入学手续。环环选择了化学分析专业,学校为她免除了学费和住宿费。
环环说,在金昌读书的两年里,蔡阿姨经常带着水果、衣服去学校看她,关心她的生活、督促她的学业。她自己也很努力,连续两次获得学校的三等奖学金,还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人更加开朗、自信。“我们是金川公司拉扯着呢,她读书,学里不要钱,读完上班就更好了。”说起孙女能出去上学,环环的奶奶不禁擦起眼泪:“我们特别高兴,特别感谢。”
环环说,上帝给她关了一扇门,但认识了来自金川的蔡阿姨、马叔叔这些好心人,她的世界多了一扇窗。
更奇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环环和蔡阿姨的生日都在农历九月初八。现在,每到生日两人都会彼此祝福。
最后,借用扎西央吉大姐的话祝福环环:“希望丫头以后越好呗!”
责任编辑:dl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