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记者观察]稀土的分量

2019年06月03日 9:9 7919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稀土为何卖了“白菜价”》《稀土盗采之殇》《龙江石墨绝不做稀土第二》……这些涉及稀土的新闻报道,屡屡成为“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有色金属有64个品种,采写铝、铜、铅、锌四大有色金属和其他有色金属的新闻作品汗牛充栋却很难获奖,为什么理性的中国新闻奖偏爱稀土呢?

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有几千只,为什么稀土概念的股票动不动就连续涨停很容易受到感性资金的热炒?

无论是出于理性还是感性,稀土受到追捧的原因其实都是因为它很有分量——战略地位重要。

稀土的分量,从领袖人物的言行中,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得到。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研制“两弹(原子弹、导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毛泽东说,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原子弹是威力无比的“核弹”,而导弹则是发射核弹、卫星的“枪”。制造导弹的核心材料,就是稀土。那时,稀土这个词虽然还有些生僻,不像现在这样拥有超高的社会热度,但在开国领袖毛泽东心中已然成为确保中国“不受人家欺侮”的战略资源。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两弹一星”奠定了我国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地位。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邓小平为什么拿中国的稀土跟中东的石油相比?因为他深知,稀土跟石油一样,都是“卡命脉”的战略物资——工业上,稀土就像“维生素”,在荧光、激光、磁铁、通信、超导、新材料制造领域以及石油、冶金、交通等行业,稀土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军事上,稀土又像“味精”,小到导弹、雷达、无人机,大到坦克、航母、空天飞行器,几乎所有高科技武器都需要稀土“调味”,添了稀土的武器,性能就呈几何倍数跃升;生活中,稀土更像是“食盐”,灯具、灶具、手机、电脑、数码相机、高档医疗设备都离不开稀土……稀土真的是无处不在。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调研,第一站就去了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似平凡的考察安排,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却非同一般。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西赣州稀土行业的骨干企业,而江西赣州又是我国南方稀土的主产地,这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40%,全国已颁发的67个稀土采矿证,赣州就占了44个。因此,总书记考察江西金力永磁,体现了党中央对稀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特朗普挑起美中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习总书记对稀土企业的考察调研就具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可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的讲话中得到印证:“如果有谁想利用我们出口稀土所制造的产品,反用于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那么我想赣南原中央苏区人民、中国人民都会不高兴的。”

稀土的分量,还可以从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强豪美国的表现中拈量出来。

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量、产量和出口量第一大国,长期以来,中国稀土供应量占到世界稀土贸易总量的90%以上。美国也是稀土资源大国,其稀土储量占世界第六位,但却只买不采稀土矿,唯一的芒廷帕斯稀土矿早已关闭。2018年,美国进口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80%来自中国,美国从爱沙尼亚、法国和日本进口的稀土化合物及稀土金属占到其总进口12%,而这12%大多也是来自中国的中间产品。美国从中国廉价进口稀土资源,生产高性能武器来压制他国、扰乱世界和平发展秩序、支撑其单极霸权;当中国采取配额制措施限制稀土出口时,它又以违反入世承诺为由向WTO提起诉讼;当美国从他国进口钢铁、铝材、轮胎等形成贸易逆差时,它就以反倾销为由挥舞着“双反”大棒提高关税胁迫你,而美国从中国大量廉价进口稀土却从来没说这是倾销这是贸易逆差,反而吼叫着让你取消限制、加大稀土出口;当WTO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反对以“美国优先”为幌子肆意践踏世贸规则时,它又威胁退出世贸组织……凡此种种,美国那唯我独尊、无法无天的霸凌主义嘴脸暴露无遗。

谈分量、思未来。从规模、产值、营收来看,稀土的“块头”其实是很小的,但从战略地位来看,稀土却又是“巨人”般的存在。作为有色金属行业的一名从业者,我为稀土的分量重大而高兴。作为中国新闻奖的一名评委,我为此前获评的、涉及稀土的中国新闻奖好作品都是负面报道而感到不自在。但愿今后稀土的价格与它的“分量”相匹配;但愿今后有关稀土的报道、稀土新闻获奖的作品不再是负面的内容。

责任编辑:郭沛宇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