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放眼海外,过去5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同样是引人注目的成绩。截至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中国已经与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1份合作文件,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有国际组织,还有不少发达国家的公司、金融机构,与中国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采访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保建对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来,国内众多企业、机构积极投身到沿线国家开展相关业务。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各相关方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产生大量摩擦与争端,涉及劳工、税收、环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风险与法律问题随之涌现。这些问题和争端,在一定程度上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阻碍,妨害了我国企业、机构在海外的合法权益。“解决问题和争端的前提在于明确规则、分清是非责任,而法律正是依规衡量是非责任的标准。因此,要更加重视发展完善海外法律服务,支持中国律师事务所‘走出去’。”他说道。
杨保建认为,中国律所“走出去”服务面临着政策缺失、人才匮乏、标准不一等困难,并因此建议加强政策鼓励和行业引导、加大涉外人才培养力度、做大做强境外律所,为中国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助推中国企业、机构“走出去”行稳致远,从而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责任编辑:郭沛宇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