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万宝矿产缅甸莱比塘铜矿项目实现达产达标

2018年12月30日 9:44 11541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2月22日上午,随着电积车间最后一槽阴极铜出槽、剥离、打包工序的操作,万宝矿产有限公司所属缅甸蒙育瓦莱比塘铜矿项目全年已生产阴极铜产量10万吨,超额完成2018年度生产目标,标志着项目顺利实现达产达标。

据悉,2010年,该项目签约以来,作为亚洲最大湿法冶炼铜项目,莱比塘铜矿备受各界关注,历经8年,经受两次大规模停工的严峻考验,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公司团队以开山凿路、不畏艰辛的精神,终于迎来达产。

2012年,面对当地村民阻工困局,万宝矿产团队依托强大祖国后盾,在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关怀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科学指导和支持下,积极与缅甸各级政府及主要政治团体进行沟通,最终促使缅政府成立以昂山素季女士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对项目在经济、社会、环保和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估,作出继续开发的正确决议。

为尽快推进复工,万宝矿产积极协调各相关方,集中力量落实调查报告中关于项目经济、环境、社会等建议,一方面继续与缅甸各级政府保持互动、争取支持,同时积极协调缅甸宗教协会,推动解决矿区寺庙搬迁问题。为对标国际项目管理,公司引入澳洲知名咨询公司,编制项目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报告,成功通过缅政府审批。在回应社区诉求上,团队走村入户,宣传征地补偿、用工政策,持续为周边村庄通水通电修路,提供免费医疗和助学金、养老金等,指导村民开办各类小微企业,获取了缅甸当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从而支持项目开发。2014年12月,各项准备就绪,公司一举推动实现项目围挡,成功扫除复工的最后阻碍。

2015年1月3日,项目复工,主体工程建设启动,通过统筹各标段施工力量,抢抓时间节点,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项目员工、各施工单位充分发挥“野战精神”,全身心扑在一线。2016年3月,经过400个昼夜的奋战,项目竣工,实现投产。公司积极协调各生产单元,快速打通生产环节,项目投产当年就生产阴极铜2万吨。2017年,实现6万吨,并最终在今年达到10万吨设计产能。

作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项目,莱比塘铜矿的投产运营,有效推动了合作伙伴和当地居民共享成功果实。目前,项目拥有缅籍员工3000余人,属地化达85%以上,有效拉动当地人口就业、提升村民职业技能。公司持续践行共“铜”繁荣理念,为矿区周边村庄通水通电、建设学校和医院、发放助老金和助学金等,通过组建运输队、建筑队,开设米粉加工、纯净水车间等培训基地,建设规模化、自动化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场,把700多名村民培养成为职业技能带头人,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实现达产,只是莱比塘铜矿项目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未来万宝矿产将继续锐意进取,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将项目打造成矿业行业“走出去”的标杆,成为“一带一路”和“中印孟缅”经济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持续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价值。

责任编辑:孟庆科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