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中冶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

打造国内最大高镍三元前驱体及全球最大高纯氧化钪研发生产基地
2018年12月25日 9:52 10508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2月22日,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冶新材料项目投产仪式”在河北唐山曹妃甸举行,标志着项目一期真正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一年建成投产”的目标。中冶新材料项目是中国五矿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板块”的主要代表项目,一期达产后将实现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前驱体(NCM622)及相关副产品和年产20吨高纯氧化钪的规模;二期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共计年产6万吨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前驱体(NCM811)及相关副产品和年产40吨高纯氧化钪的规模,成为国内最大的高镍三元前驱体及全球最大的高纯氧化钪研发生产基地。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任旭东,中国五矿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兆祥;中国五矿集团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卢卫东;唐山市委常委、曹妃甸区委书记孙贵石;唐山市副市长梁振江;曹妃甸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张贵宝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代表出席投产仪式。
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宗绍兴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五矿利用自身锂、镍、钴、锰资源优势和高端动力锂电池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2017年9月,投资40余亿元的中冶新材料项目落户曹妃甸,开启了中国五矿、中冶集团与曹妃甸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局面。项目2017年开工建设以来,充分发挥了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科研、设计、勘察、施工、运营管理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各参建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高效推进项目建设,45天取得土地、环评等前期手续,46天完成604亩土地的勘察、33万平米场地整理和强夯任务,60天完成15万米打桩任务,108天完成13万平米厂房的结构封顶,180天完成11498台/套设备就位、安装,365天完成无负荷联动试车任务,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一年建成投产”的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原料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冶新材料项目依托中冶集团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投资123亿元建设的世界级矿业项目——瑞木红土镍矿,由中冶集团联合国轩高科、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股东单位,实现了从原矿开采到整车制造一条龙的全产业链融合,实现了“一带一路”起点与终点的产业融通。新材料项目的建设,应用了中冶集团、中国五矿自主研发的四十多项专利,打通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红土镍矿的原矿升级通道,形成了附加值延伸的产品链条,是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产品融合的样板项目。

责任编辑:郭沛宇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