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为推进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保驾护航

访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会长史京玺
2018年12月22日 23:29 10595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国家六部委《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的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从试点示范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2018年是绿色矿山推进工作的起始之年,做好宣传、调研、推动、服务等基础工作,迎接全国绿色矿山建设大潮流的到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18全国矿山生态修复高峰论坛”期间,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动矿业生态建设和转型发展问题,记者采访了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会长史京玺。
  记者: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成立半年多时间,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社会和行业内的强烈反响和肯定。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
  史会长: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今年召开了“2018全国绿色矿山建设高峰论坛”和“2018全国矿山生态修复高峰论坛”。这是我国发展绿色矿业的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前者涉及的是在建或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的问题,后者涉及的是闭坑矿山或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及综合治理的问题,两方面工作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绿色矿山院士行”是绿色矿山推进工作一大创新,也是一大亮点。在四川成都、四川嘉阳,甘肃金徽、内蒙呼伦贝尔、贵州六盘水、山东招金、安徽马鞍山、福建厦门等开展了“绿色矿山院士行”活动。借助院士行活动平台,实现了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对接。一是促成绿色矿山建设多项合作协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工作;二是根据矿山企业需求,实施技术对接服务,围绕“两化融合”和“数字矿山”建设,协助矿山企业全面推动技术装备改造和优化升级,加快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数字矿山、智能矿山,这大力地加快企业绿色矿山建设步伐和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当前绿色矿山建设中,广泛存在着片面认识问题,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通过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培训班,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方针政策与部署,以及绿色矿山建设相关政策、规范、标准与要求等,以先进理念指导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推进会每月一期,共开办各种培训班8期。其中,企业集体培训两期,专门培训班6期。均取得很好效果,深受学员欢迎。为进一步开展好培训工作,绿色矿山推进会编辑出版地培训教材《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与实践》,内容丰富适用,受到有关部委司局领导和学员的肯定。
  记者:面向矿山开展对口服务,半年多时间有何成果?
  史会长:绿色推进会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和参与有关绿色矿山建设的调研、规划、培训、宣传、交流、评估等工作,为推进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支撑与服务。
  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山西、山东、内蒙、甘肃、新疆、贵州、云南、浙江、福建、安徽、湖北等省(市、区)数10家矿山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矿山情况和需求,签订多项合作协议;指导多家矿业集团、矿山企业编制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及自评报告工作;协助山东、广东、甘肃等省有条件的矿山企业申报“绿色工厂”,申请创办“特色生态园区” “矿山特色小镇”建设;借助“绿色矿山院士行”活动,协助有条件的矿山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绿色矿山标准化示范基地”等;
  绿色矿山推进会与甘肃金徽矿业、安徽马钢矿业等围绕绿色矿山建设,探讨了共同开展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智能矿山建设标准、企业文化创新建设等课题研究。
  记者:2019年会是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突飞猛进之年,也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年份。对于绿色矿山推进工作有何规划?
  史会长:绿色矿山推进会将按照“美丽中国建设的传播者、新时代绿色矿业发展的推动者、生态文明绿色矿山建设的践行者”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
  在2018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好“一行两会三服务”工作。一行,即“绿色矿山院士行”活动。通过深入调研,以行政区划、大型企业集团为对象,按企业需求,着重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助推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两会,即两大“论坛”。上半年、下半年各举行一次大型论坛活动,形成制度,并不断扩大会议规模、丰富会议内容,更要注重会议质量和实效。因此,两大论坛更多的将是企业绿色矿山建没和矿山生态修复的方面实践经验、做法、成果、创新模式等方面的交流与推广,让更多企业获取借鉴。三服务,即做好与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对接服务;办好“绿色矿山建设培训班”“矿山生态修复培训班”;做好对会员单位的服务。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还要创新新的工作领域。要更加着重于矿山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改造并加快企业绿色矿山建设步伐,推进“两化融合”,使有条件的企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矿山发展;按照地方和企业的需求,以产业转型升级和打造自动化和智能化矿山工作为重点,切实做好调研、规划、实施方案、技术对接与工程建设等工作,取得经验并复制推广;组成专业技术团队,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矿山生态修复规范和智能化矿山规范等标准编制工作;做好全国矿山生态修复产业联盟工作,运营好矿山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基金,为矿山生态修复产业提供政策、规划、技术和金融服务;反映企业诉求,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协助矿山企业争取绿色矿山建设政策支持。

责任编辑:陈鑫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