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六秩五载共铸有色国家栋梁 万众一心同书恩菲崭新篇章——公司召开庆祝有色院(中国恩菲)建院65周年暨企业文化表彰大会

2018年10月19日 10:35 18188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中国恩菲

10月15日,公司召开庆祝有色院(中国恩菲)建院65周年暨企业文化表彰大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主任苏义脑,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恩菲高级顾问专家于润沧;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孔繁新,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吴爱祥等嘉宾出席会议。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党委常委、中国中冶副总裁闫爱中出席会议并致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志方作企业文化报告,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伍绍辉主持大会。

闫爱中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中国有色行业的领军企业,65年来,中国恩菲始终与共和国的成长休戚与共,勇当行业先行者与排头兵,开创众多行业第一。特别是2005年进入中冶集团以来,中国恩菲以中冶集团“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战略定位为指导,积极融入集团战略体系,努力打造“有色矿冶国家队、绿色环保排头兵、新兴产业创新者,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集团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冶集团党委常委、中国中冶副总裁闫爱中为大会致辞。他高度评价了中国恩菲在新闻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成果,指出中国恩菲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要求,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面向未来,他要求中国恩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承和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大力提升质量效益,全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懈倡导并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社会责任,为实现“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持续助力。

陆志方简要回顾了公司自1953年成立以来,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走过的65载风雨兼程奋进之路。他指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新中国五矿建构“四梁八柱”业务体系,实现“三步走、两翻番”目标,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之年;是中冶集团向着建设高技术高质量“美好中冶”奋力迈进的攻坚之年;也是有色院继2017年实现合同额破百亿的历史新高之后,加速转型提质的发展之年。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志方作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的企业文化报告。陆志方要求,未来,公司要做到中国五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在集团党代会上提出的两点要求,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不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水平;二是坚持发展不动摇,实现高技术高质量美好中冶。矢志不渝地抓好这“两个不动摇”,把对党的忠诚、对企业的责任、对员工的期盼都落实到卯足干劲上、发展成果上,用看得见、摸得着、最有说服力的勤奋与敬业,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会上发布了公司形象宣传片及四本文化成果集,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为院庆65周年献礼。会议对2016-2017年在公司新闻宣传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团队、个人及优秀稿件进行了表彰,公司副总经理黄祥华宣读表彰决定,参会嘉宾及公司领导对受表彰人员进行颁奖。

会上还举行了中国矿业信息化协同创新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院士专家的见证下,苏义脑、贾明星、刘光明、伍绍辉共同为中心揭牌,中国矿业信息化协同创新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于润沧院士为专家委员会委员代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采矿与地球科学院执行院长Fidelis Suorineni、企鹅自动化系统公司董事长、首席技术官 Greg Baiden颁发聘书。

在公司员工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中,大会圆满落幕。

责任编辑:郭沛宇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