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全国地质勘查基金运行管理座谈会上获悉,自2006年设立地勘基金以来,全国各省级地勘基金累计提交大中小型矿产地1570处,已成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进找矿突破的重要力量。
2017年,全国各省级地勘基金(含资金)总投入33.62亿元,较2016年减少15.36亿元,同比下降31.4%。其中,矿产勘查投入25.82亿元,减少8.06亿元,同比下降23.8%。共设置矿产勘查项目780个,发现并提交矿产地128个,找矿成功率达16.4%。其中,大型33个、中型47个、小型48个,矿种主要集中在金、银、铁、锰、铝土矿、镍、铜、锌、铅、煤炭、钾盐、萤石、石墨和磷等。从地质找矿难度逐年增大的趋势看,2017年的找矿成功率仍保持了高位增长态势。
据统计,自2006年设立地勘基金以来,全国有21个省(区、市)设立地勘基金,7个省(区)设立地勘专项资金。截至2017年底,累计投入495亿元,设置各类项目9692个。其中,矿产勘查投入424亿元,设置矿产勘查项目8182个,累计提交大型矿产地551处、中型487处、小型532处。内蒙古、贵州、甘肃、河南、青海五省(区)提交的矿产地列前五位。
从各省级地勘基金找矿成功率看,按大中小型矿产地统计,找矿成功率19.2%;按大中型矿产地统计,找矿成功率12.7%;按大型矿产地统计,找矿成功率6.7%,均超出社会投资探矿权找矿成功率,同时远超国外主要矿产资源大国1%~2%的找矿成功率。
责任编辑:郭沛宇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