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发布

2018年09月23日 20:53 9511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9月19日,在天津举办的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出席发布会并致辞。这是国家信息中心继2016年首次发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后,连续第三年推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反映“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成效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该报告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编撰完成、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据悉,报告有三大特点:一是用数据说话。采用文本聚类、情感分析、社交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包括网络舆情、贸易、投资、旅游、跨境电商等在内的数十个数据源,超过500亿条数据进行了挖掘分析;二是全方位覆盖。覆盖71个“一带一路”国家、31个国内省/自治区/直辖市、1000多家智库、2400多家媒体;三是指数化评估。重点推出“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省市参与度、投资环境指数、数字丝路畅通度、媒体关注度、智库影响力等六大指数。其中,投资环境指数和数字丝路畅通度指数是国内首次发布。

宁吉喆在致辞中指出,国家信息中心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机构,发挥大数据分析和资源汇集优势,持续开展常态化监测分析,连续三年开展跟踪评估并发布综合性年度报告,《“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的发布,能够为国内外各界了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在致辞中表示,加强“一带一路”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发布传播,对于有效支撑决策,构筑快捷、通畅的信息丝绸之路,促进国家间互联互通和民心相通十分必要。据他介绍,为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决策工作需要,2015年专门组建了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三年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国家信息中心主办了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官方网站——中国一带一路网,建立了“一带一路”大数据决策服务机制,并持续发布“一带一路”大数据年度报告。未来,国家信息中心将继续发挥人才和数据优势,致力于打造以大数据为特色的“一带一路”国家级智库品牌。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致辞中表示,达沃斯论坛旨在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这个宗旨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频共振。这次在论坛上发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时机非常契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一直密切跟踪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机遇,国家信息中心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相关决策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介绍,该报告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总报告,主要用数据展现“一带一路”五年来取得的成果。这五年“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说凝聚共识、举世瞩目、硕果累累。大数据显示,五年来国外媒体和网民对“一带一路”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倡议的顶层规划发布及重大里程碑事件均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全球舆论对“一带一路”的积极情绪占比也由2013年的16.5%提高到2017年底的23.7%。当前,“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已经覆盖亚欧非拉,扩容至100多个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均实现新突破。

中篇为指数报告,通过国别合作度、省市参与度、国家投资环境指数、数字丝路畅通度、智库影响力、媒体关注度6个指数测评综合反映“一带一路”建设的年度进展情况。

下篇为省/区/市案例篇,重点对重庆、海南、陕西、广西四个省级地区和大连市(副省级城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及成效进行了汇总分析。

责任编辑:孟庆科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