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的“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在京通过科技部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的的技术验收。以此为标志,我国形成了2000米以浅大地“透视眼”。
“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于2014年在科技部支持下正式启动,经18个单位、300多名科技人员4年联合攻关,形成从地面到地下、从结构探测到物性探测、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立体探测技术体系,全面突破了2000米以浅矿产资源勘探方法、技术、装备障碍,为我国向地球深部进军、实现深部矿产勘探突破打造了一双“透视眼”。
这双“透视眼”由电性结构探测技术、密度与磁性结构探测技术、速度结构探测技术、钻探及井中探测技术组成,在重磁、电磁、金属矿地震、井中探测及钻探五个方面,实现了仪器装备和方法技术体系的创新和突破,并初步实现了在地质、资源、环境、国防等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据统计,项目共成功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设备系统18台套,其中高灵敏度、宽屏带电磁传感器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高精度数字重力仪突破了系列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商品化;动态激发核磁共振磁力仪突破了多项技术难点,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验收专家认为,项目的实施极大缩小了我国在资源勘查领域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为未来拓展深部资源、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郭沛宇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