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陈全训 到中铝华中铜业调研

2018年06月08日 8:49 14261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image004

 6月5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陈全训,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余薇一行到中铝华中铜业调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组织人事部主任戴山, 黄石市政府副市长李文,中国铜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晓光,中铝华中铜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明文良陪同调研。

陈全训、余薇一行深入铜板带车间双面铣、二机架、精轧机、精整区等生产区域和二期工程高精度铜板带箔项目建设现场,了解华中铜业发展概况、生产经营及铜深加工产业上下游整体情况。

明文良详细介绍了华中铜业生产经营、产品结构、销售收入等情况。他说,近年来,在中铝集团、中国铜业、黄石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华中铜业履行央企责任,致力于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铜加工企业,支持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通过推行“党建+N”、标准化、数学模型体系、八步法、“两金压降”等举措,内强管理求精准,外拓市场创效益,成功开发出新能源汽车EV锂电池极耳材料、汽车软连接材料,成为国内唯一,压延铜箔等多项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成立了湖北省首家铜加工产业技术研究院,被中铝集团推荐申报为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试点。目前,公司整体运行平稳有序,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党建工作从细从实,职工面貌焕然一新,职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提升,积聚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image006

陈全训、余薇对华中铜业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二期项目建设以及研发拓展引线框架铜带、高氧韧铜(铜箔带坯)、新能源铜带等高端产品的做法表示赞赏。陈全训希望华中铜业继续快速对接市场,利用自身原料、装备、人才优势创造更多效益。同时,要全面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发挥自身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研发第二、三代引线框架材料,延伸铜加工产业链,努力填补我国在高端铜箔坯料生产领域的空白,为铜加工行业树立新的技术标杆。他表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将持续促进铜加工企业发展,为铜加工企业牵线搭桥并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李文对华中铜业一年来的经营状况和职工的精气神表示肯定,希望华中铜业紧密围绕铜产业深加工产业链,对接上下游冶炼和PCB产业做好强链补链文章,通过技术提升、管理提升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努力打造成黄石的国之重企。

    image002

在随后的调研汇报会上,余薇认真听取了中国铜业副总裁张晓光关于铜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改革发展、产业调整和规划情况的汇报,以及反映的技术进步、创新投入、政策扶持等问题和困难,对华中铜业党的建设、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新产品研发、二期项目建设等工作所取得的不易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她指出,多年来,铜铝加工国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企业标准控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冶金、电子、交通、能源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为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国内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军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希望国有加工国企要以质量为中心,提升管理、提升技术、提升信息化手段,注重积累数据,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批量生产,达到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二是搭建上下游平台,建立上下游合作机制,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铜产业等平台,注重科技成果与工业化、产业化的转换,达到科技、金融、产业“三合一”。华中铜业要围绕“中国芯”,发挥自身优势,在研发第二、第三代引线框架材料上作出贡献,尽快建成二期项目早日达产达标,实现效益。并表示将精准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就有关问题与政府相关部门、协会进行协调沟通,积极支持企业发展。

工信部原材料司有色处韩志磊,黄石市经信委副主任罗晖,中国铜业有限公司企管部高级经理吴昊,中铝华中铜业纪委书记王际清,总经理助理戴伟,董秘、办公室主任石细松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和座谈。

责任编辑:郭沛宇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