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央企首季“开门红” 营收与利润双增长

2018年04月19日 8:27 7556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国务院新闻办4月16日举行中央企业2018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一季度中央企业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实现首季“开门红”。一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4万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77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7%、20.9%。
营收稳步增长。中央企业加强市场形势研判,优化经营策略,努力提高中高端产品服务供给能力,一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4万亿元,同比增长8.7%;3月份当月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同比增长2.8%。有18家企业收入增幅超过20%,41家企业收入增幅超过10%。电力、煤炭、机械、商贸等企业收入增速较快,石油石化、建筑、交通运输等企业收入增长平稳。
效益增幅亮眼。中央企业抢抓市场机遇,科学安排生产计划,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资本回报水平协同增长,一季度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770.6亿元,同比增加650.7亿元,增长20.9%;3月份当月实现利润1698.7亿元,同比增长17.8%,月度利润创历史新高。有38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20%,56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一季度中央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9.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4.2%,国有资本回报水平明显提升。
实业增势强劲。一季度中央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28.1亿元,同比增长26.7%,高于中央企业平均增幅5.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增利额占中央企业利润增量比重为68.9%,实体企业利润快速回升成为中央企业利润增长最重要的动力。一季度中央工业企业百元资产创收高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2.4元,同比增长0.4元;营业利润率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国有资本回报率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新动能异军突起。在宏观经济基本面良好的带动下,一季度中央企业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发展。军工企业加大军民融合力度,加快推动产研转化,积极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安防、卫星遥感监测等新领域,新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30%;电信企业数据和ICT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新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1%,同比增长13.4%。
运行质量持续提升。中央企业持续开展成本费用压降工作,加强行业对标,深挖降成本潜能,一季度成本费用总额增速低于收入增速0.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占收比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钢铁、交通运输、石油石化、发电等行业成本费用占收比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随着“处僵治困”“压减”等专项工作持续推进,劳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一季度中央企业人均劳动生产总值同比提高8.2%。
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中央企业严格落实降杠杆减负债工作要求,从严控制带息负债规模,多渠道补充权益资本,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3月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5.9%,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大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比年初有所下降,近三分之一企业资产负债率比年初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通信、汽车等行业积极贯彻国家5G发展和新能源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7.6%和46.9%;石油石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3.2%、26.5%和14%;煤炭企业加大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等方面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
税费贡献增长。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上交税费5870.3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56家企业上交税费增速超过10%,冶金、交通运输等行业上交税费增幅超过20%;石油石化、煤炭、电力、商贸等行业上交税费增幅超过15%。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二是着力抓好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三是着力抓好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四是着力抓好风险防控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巩固中央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郭沛宇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