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金属期货成浙商资金“避风港”之一 汹涌民资行路难

原题:汹涌民资行路难 浙江亟待破解的一道命题
2009年11月30日 14:36 12818 来源: 市场导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1月27日消息    如何让左冲右突的巨额民资和资金普遍叫渴的民企建立直接“供需要道”、让前者转身投入于制造业,改变浙江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现状的愿景,这是浙江亟待破解的一道命题。
  资金如水,逐利而行。
  如今,民间资本的投资活跃度与流向,已被视为经济企稳回升能否持续的关键所在。然而,就在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民间资本用触角窥探着每一个能有丰厚回报的行业时,风险也随之而来——在宏观调控的大形势下,民资在房地产、煤矿等领域的投资相继遇上瓶颈。
  “怕的就是投资环境改变。”更何况,困惑、焦虑的背后,还面临着来自多方的质疑与压力。时至今日,尽管仍有不少浙商依然像蚂蚁雄兵般不停寻找高风险、高回报投资机会,却始终难以按照一条有序的轨道进行正向积累与前行。

  “大蒜门”事件
  11月,因为被传“能抗甲流”,小小蒜头价格顿时走出一波暴涨行情:在广州,大蒜批发价从6月份的每公斤1块涨到8块多;杭州的大蒜价格也是一路飙涨,目前仅批发价就高达每公斤10块多。而在这番令人眩目的财富神话中,裹挟5000万元游资的温州商人也再次成为焦点。
  一位长期从事大蒜贸易的商人表示,大蒜几十倍上涨,除了供求关系决定之外,炒家也是重要因素。有关媒体引述业内人士的说法称:“目前有大量温州游资进入北方大蒜市场,投资人来自各行各业,例如皮鞋、五金、房地产等。”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上述消息刚一披露,就在网上引发了强烈反响,在国内颇具知名度的第一财经论坛上,有网友甚至直斥温州人炒大蒜是在“发国难财”。一时间,才在山西煤炭整改风波中惊魂未定的温州民间资本又在不经意间深陷“大蒜门”漩涡。
  “做大蒜生意能赚钱,温州商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面对来自民间的诘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温州人做大蒜生意以前就有,因为最近流感爆发,大蒜属于健康食品,前景非常看好才突然热起来。”
  之于下一步温州商人是否会改变投资方向?“基本是跟着市场走,哪里有利润,就投哪里。”周德文说。——诚如资本的逐利天性。
  而同时,媒体也关注到另外一个细节,那就是在这些放大了市场供求、推动蒜价暴涨的游资间,也有一部分是来自山西的浙江籍煤老板——正如先前周德文所言,折戟沉沙之后,那些黑色资产所变身出来的数“亿”银行存款,同样也在小心翼翼地窥探、寻找着每一个可能“逐利”的机会。
  这中间,介入大蒜市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